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3篇
  免费   2206篇
  国内免费   2997篇
测绘学   714篇
大气科学   791篇
地球物理   964篇
地质学   11254篇
海洋学   907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137篇
自然地理   740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458篇
  2021年   512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61篇
  2016年   433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767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49篇
  2011年   757篇
  2010年   624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59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02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412篇
  1996年   411篇
  1995年   404篇
  1994年   371篇
  1993年   303篇
  1992年   366篇
  1991年   297篇
  1990年   333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2年   5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含金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分析等的研究,认为铜厂沟矿区自东向西黄铁矿热电性主要为N型电子导型,且有高负值→低正值→低负值→高负值变化趋势,提出Ag、As、Sb元素高浓度特征是金矿富集的有利部位,高硫黄铁矿与低硫黄铁矿混生或P、N导型黄铁矿混生是金矿富集的标志,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2.
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与地球化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总结了香花岭矿田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庞西垌银(金)矿床是粤西北地区构造蚀变岩型银(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之一.矿床产出受前寒武系及下古生界混合片麻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之间的接触带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严格产于断裂带内部,呈脉状、透镜状.研究表明,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变化对矿体空间定位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组控矿断裂的交叉复合是矿体加大变厚的直接原因.矿体产出与断裂构造内部特定的断裂构造岩、蚀变岩及其分带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文章从赋矿层位、构造入手,研究了金矿形成的特殊矿源层及构造作用下的成矿裂隙特征,认为小尖山金矿位于全区含金丰度最高的石炭系下统雅满苏组地层内,差异的矿化特征主要由不同的裂隙导致形成.  相似文献   
995.
武金阳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Z1):131-133
藤铁铁矿位于鱼鹿岩枝东接触带中段,该矿体为铁、铜、锡共(伴)生矿床.受断裂带、岩体侵入接触带、夕卡岩带和鱼鹿岩枝控制.据此总结出该区"三带一体"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996.
贵州贞丰烂泥沟金矿(现称锦丰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已知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断层破碎带内,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是具环带结构的含砷黄铁矿。本文运用Re-Os同位素法对该矿床的9个含砷黄铁矿样品进行了两次测试,成功获得10-9~10-12级Re-Os同位素数据:Re0.1257~1.233ng/g,Os6.75~33.50pg/g,等时线年龄为193±13Ma,反映其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等时线的初始n(187Os)/n(188Os)值为1.127±0.043,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而不是地幔。结合其他资料,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为:盆地流体不断地从沉积物中萃取出包括金在内的成矿组分,形成含矿流体。印支期挤压造山期间,含矿流体沿不整合接触面和同生断层向上运动,造山后的伸展含矿流体进入减压扩容空间沉淀形成超大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发生在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伸展转变的构造转换期。该模式与本文得到的成矿年龄和初始比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7.
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航磁、重力以及地学断面等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对郯庐断裂(即郯城—庐江断裂)带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各段的运动学性质,并对郯庐分段差异性的成因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各段的地球物理场和深部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华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造山过程主要影响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活动,而西太平洋俯冲的弧后扩张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地幔底辟则是沈阳—渤海段活动的主控因素。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多期地质事件造成区域构造动力多次改变,使郯庐断裂带经历了多期的构造体制转换,并造成了各段活动特征的巨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8.
邓晓颖 《地下水》2007,29(4):51-52,88
在分析富含二氧化碳气体的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地热水质量评价.针对地热流体产量和质量特征,做出了综合开发利用方案,对其开发效益进行了初步评估,并提出开发利用关键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9.
陕北煤炭基地的矿井水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范立民  李保平 《地下水》2007,29(5):1-3,7
简要论述了陕北地区煤矿开发的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水资源量、水质及利用途径进行了阐述.该区大型煤矿每天排水1 500~3 000 m3,中型煤矿也有500 m3左右,小煤矿每天排水30~100 m3,利用好矿井疏干水,不仅可以解决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用水需求,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00.
460铀-钼矿床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沈光银 《矿产与地质》2007,21(5):509-514
460矿床是上世纪80年代在冀北沽源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西部发现的大型铀-钼矿床。在对该矿床野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矿床地质详查和矿床专题科研报告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受NE向断裂(F45)和火山构造的联合控制;火山活动晚期沿断裂和中心式火山机构侵入的次流纹斑岩体是矿床定位的决定性因素;铀-钼矿化主要产于次流纹斑岩体产状变异部位或接触带附近;容矿构造为次流纹斑岩体接触带构造、隐爆角砾岩和J3z^3-5川层流纹岩中的层间裂隙带。研究认为,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火山机构、岩浆活动、热液蚀变等作用的复合控制,其中火山口-火山通道相的次流纹斑岩体是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