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6篇
  免费   1720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测绘学   3732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843篇
地质学   6478篇
海洋学   89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248篇
自然地理   7690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31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821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688篇
  2014年   1385篇
  2013年   955篇
  2012年   1068篇
  2011年   1051篇
  2010年   936篇
  2009年   840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49篇
  2004年   671篇
  2003年   674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446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51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25篇
  1992年   228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73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中国北方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区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北方各地晚三叠世植物群特征和古地理状况,将本区划分为二个植物地理单元——远北区(温带区)和隶属于北方区的燕辽—吉南混生植物小区。文中分别论述了各区(小区)的范围、植物群组成特征及其指示的古气候条件;分析了当时古地理条件的影响;说明了混生现象的环境因素。最后,论证了晚三叠世时中国大陆已连为一体,其后内部未再发生大规模的位移或转动;并讨论了植物地理分区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992.
马长信 《江西地质》1995,9(4):267-273
在赣北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发现了三套微古植物群,每套微古植物群的种属数量,所占比例,膜壳轮廓形态,纹蚀结构,个体大小等组合特征,均有着显著的差异。第一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最为原始,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早元古代晚期,第二套微古植物群组合比第一套演化程度较高,所代表的地层时代属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993.
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类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振远  肖玉茹 《地球科学》1995,20(3):283-289
大量含油气区的勘探开发证明,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作者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古风化壳储集层(体)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地区和任丘油田,从地层、岩矿组成、成岩作用、古岩溶、垂向结构、储集性能、测井曲线、地震反射和含油气性诸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大量资料证明,古风化壳是经长期表生成岩作用形成的特有的地质体,其内部具有特有的分带性结构和含油气性,用岩溶并不能代表它的特殊性和整体概念,应黎  相似文献   
994.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球科学》1995,20(5):526-534
通过系统研究郯庐断裂带两盘的构造形变和应力场,再配合断理解带内部构造研究,分析了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带经历了一次以走滑为主、两次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三次以逆断层活动为主的断裂活动,使断裂带内部结构异常复杂,形成反转构造,构成中国东部大型断裂带具有普遍意义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北部地体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构造地层地体分析方法,对沿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域研究区内的地域进行了研究,以现有的资料,把研究区划分出由3个地体群组成的3个大的构造单元,即它们由南往北是青藏地体群、古西域地体群、准喝尔-南蒙地体群,这些地体群经历早古生代的裂解、离散、晚古生代的拼合,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活动阶段时又经历两次(即一次由北往南,另一次由南往北)强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地壳变形和缩短,形成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格  相似文献   
996.
古地震和断层滑动速率数据结合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局(CITUSGS0地震目录(1944-1992)用于检测沿南加州地区主要走滑断层的震级-频度分布的形态。对于纽波特-英格尔伍德断层、埃尔西诺断层、加洛克断层和圣安德烈斯断层,得到的分布是符合断层行为的特征地震模式的。沿圣哈辛托断层观测到的分布满足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如果仅注意圣哈辛托断层上由大的历史地震的破裂带或由断层线的清晰阶距标记的断层段  相似文献   
997.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杨式溥  周洪瑞 《地质论评》1995,41(3):205-210
本文研究的遗迹化石:Ruyangichnus loyuensis ichnogen,et ichnosp.nov.,Torrowangea rosei webby,Changchengia ichnosp.,Squamodict yon(?)ichnosp.等发现于河南西部鲁山县和汝阳县的汝阳群云梦山组和北大尖组。根据同位素年龄值,微古植物和叠层石资料,产遗迹化石的汝阳群应相当于中元古代,可以和蓟  相似文献   
998.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守仁  江大勇 《地质论评》1995,41(4):332-339
浙江全新世海滩岩是目前公认的中国最北的海滩岩,对它的研究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面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浙江海滩岩进行了综合研究,提示其古动物学、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氧碳稳定同位素和^14C测年等特征,从中提取了古气候、古环境信息。研究表明,浙江海滩岩由8个岩石类型组成。  相似文献   
999.
陕西宁强梅树村阶瓶状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芳  张录易 《地质论评》1995,41(4):355-362
本文报道的瓶状微化石,发现于陕西宁强宽川铺袁家坪剖面,化石产出层位为下寒武统梅树村阶下部小壳化石带,所获微化石数量颇为丰富,囊壳甚小并业经碳化。袁家坪瓶状微化石群的发现,填补了梅树村阶下部此类化石的空白,进一步表明发生于晚前寒武纪的该类具瓶状囊壳的微动物群,曾延入寒早期的事实,现有微化石化碳质保存,为探讨其囊壳原始物质组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00.
山西省柳林奥陶系古岩溶顶部方解石充填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宝清 《地质论评》1995,41(5):473-479
山西省柳林马五1地层顶部古岩溶发育,其孔、洞、缝中充填着大量的粒状、镶嵌状淡水方解石。根据方解石充填物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阴极发光特征,可以把方解石充填物分为早期充填物和晚期充填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