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2篇
  免费   1492篇
  国内免费   2821篇
测绘学   2098篇
大气科学   316篇
地球物理   1723篇
地质学   6530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544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60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449篇
  2018年   378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386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378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406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42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彭磊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2):128-130,134
GNSS技术是目前变形监测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具有远程、全天候及自动化测量等特点,但其测量数据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变形监测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本文结合Kalman滤波技术,提出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GNSS单历元模型.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滤波精度符合预期精度要求,用于消除或抑制GNSS各项误差对观测质量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2.
阐述了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测量的技术原理和应用方向,归纳了地基雷达形变测量的主要技术流程.通过实地测试验证其精度,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具备探测毫米-亚毫米级形变信息的能力,地基雷达设备稳定可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揭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变形监测及预警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993.
在实际测绘生产中,由坐标变换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角度变形、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通过公式推导在七参数变换中角度、长度和面积的变形及高斯投影后图斑椭球面积变形,并通过实验验证公式推导结果,得出在七参数变换中角度不发生变形,长度变形为m,面积变形为2 m,七参数变换中的变形与坐标和转换参数无关系,在高斯投影中,面积变形随着纬度和经差的增大而增大,纬度方向面积变形的变化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994.
丘陵地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统计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数据获取率来分析和评价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能力, 对通过2012年的风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都随季节变化, 夏季探测能力大于冬季。按照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要求, 确定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无降雨天气有效探测高度为3 km, 并确定低模和高模最佳衔接高度为0.6 km, 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获取率。在无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对数函数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 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大;在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 其斜率范围在-10.44~-2.47之间, 而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小。  相似文献   
995.
敬颖  闵锦忠  刘立辉  吴恒  徐爽 《气象科技》2015,43(4):601-606
探测仪器感应曲线发生变化,造成升速异常、等压面的温度、湿度错误、雷达〖CD*2〗气压高差偏大、时间〖CD*2〗高度线曲变化异常造成的规定高度上的风误差偏大,使部分资料或整份资料失真,影响探测准确性。本文主要从仪器的感应曲线变化后对各气象要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元件变性对气象要素产生的影响不同,气压变化的影响侧重于高差和升速,温度变化则侧重于规定等压面的温度绝对误差和规定等压面高度的偏差。采用绝对误差计算、加密气象要素计算等方法,结合图形、数据对比,可以确定感应曲线变化时间,从而及时、有效的对探测数据做出合适的处理,进一步提高探测数据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996.
在分析数控振荡器(NCO)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低频信号为例,研究了影响NCO性能的几个因素。结合杂散特性,着重讨论了频率控制字误差对输出频率带来的影响,提出在相位累加器中加入小数部分补偿,以使降低信号频率门限值和提高输出的准确性。最后采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了带有小数补偿的NCO,在兼顾硬件资源的同时优化了系统性能,另外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花岗岩构造研究及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刍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花岗岩可以视为一种很好的构造标志体,犹如褶皱、断裂一样。从花岗岩浆的形成、融体分离、岩浆上升到岩体定位以及变形改造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研究花岗岩浆上升、迁移和定位可以探讨构造块体抬升及区域构造动力学。岩体生长方式与构造块体的运动学、动力学有密切的关系,极性生长揭示了上、下构造块体或岩石圈之间的相对的近水平方向剪切运移。变形花岗岩体是一种区域尺度的应变标志体,可以进行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流变学参数估算,为分析区域构造变形特征提供应变参数。以对不同期次、不同变形程度花岗岩体为间接标志体,通过锆石定年可以限定变形的时间,特别是有可能确定早期变形的时间。岩体定位深度的系统研究有利于了解构造块体的抬升和深部构造作用。花岗岩构造与花岗岩成因类型特别是其演变研究的结合是判别构造块体动力学背景以及其转换的有效途径。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有机结合,可以提供丰富的构造动力学信息,是否可能发展成较系统的花岗岩构造动力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98.
Lidar methods for observing mineral dust aerosols are reviewed.These methods include Mie scattering lidars,polarization lidars,Raman scattering lidars,high-spectral-resolution lidars,and fluorescence lidars.Some of the lidar systems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The largest advantage of the lidar methods is that they can observ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continuously with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s.Networks of ground-based lidars provide useful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mineral dust and other aerosols.The lidar network data are actually used for validation and assimilation of dust transport models,which can evaluate emission,transport,and deposition of mineral dust.The lidar methods are also useful for measuring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s that are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radiative effects of aerosols.Evolution of the lidar data analysis methods for aerosol characterization is also reviewed.Observations from space and ground-based networks are two important approaches with the lidar methods in the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mineral dust and other aerosols on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Directions of the researches with lidar methods in the near futur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1000.
非开挖HDD地表变形数值模拟及DCRP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平贺  乌效鸣 《探矿工程》2010,37(10):61-64
采用非开挖水平定向钻进技术近地表施工时,由于地层及钻井液压力等原因易产生地表变形。结合美国梅萨市一处通信管道施工实例,对0-0.9 MPa钻井液压力作用下的地表变形程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地表最大隆起量为26 mm。采用DCRP技术及水准仪方法对该变形区域钻井液压力作用前后的地表进行位移检测,得到地表最大隆起量分别为28 mm和30 mm,表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同现场检测结果比较吻合。同时,在现场所布置的26个检测点中,两种方法检测到的隆起量最大相差2.7 mm,表明其精度比较接近。此外,由于DCRP技术属于非接触式三维检测,受施工现场条件及人员操作限制少,故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