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5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甘肃北山及其邻区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稳定性评价是高放核废物处置库选址的前期研究课题。本文以模糊数学为基础 ,建立地壳稳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式 ;然后按地壳结构、地震、活动断裂和现代构造应力场等 4个方面的特征把研究区划分为 8个不同稳定性的区域。  相似文献   
582.
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德润 《物探与化探》2000,24(2):87-91,98
位于中国北方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之间的北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其基底性质、大地构造归属问题争论较大。本文根据重磁B场特征讨论了其基底性质、地质结构特点,并结合地面地质调查资料探讨了北山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为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基础证据  相似文献   
583.
风雷山二长花岗岩位于北山北部的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与芨芨台子—小黄山两条蛇绿混杂岩带之间,构造位置特殊。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20±1)Ma,代表了其成岩年龄。岩石具有富SiO2、Al2O3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为1.58~2.74(3.3),碱度率(AR)为2.35~4.05,属于钙碱性花岗岩类,A/NCK=0.92~1.15,显示出偏铝质、过铝质岩浆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ΣREE)较高,稀土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La/Yb)N=4.60~8.83],轻稀土分异程度大于重稀土,所有样品均具有Eu负异常(δEu=0.56~0.88,平均为0.72);强烈富集强不相容元素Th、U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曲线形态与上地壳的相似,表明岩浆作用过程有上地壳物质的参与。高的Th含量(8.58~21.62μg/g)及低的Nb/Ta值(8.75~15.72)指示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在Rb-(Nb+Y)及R1-R2等构造判别图解中样品大多数落入板块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区,根据岩石共生组合特征,认为风雷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为碰撞前陆缘弧岩浆作用的产物,与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洋的洋壳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红石山—百合山—蓬勃山有限大洋的闭合时间应晚于晚石炭世早期。  相似文献   
584.
北山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的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江思宏  聂凤军 《地质学报》2006,80(6):826-842
北山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的中东部,花岗岩类分布广泛,但是长期以来,对该区花岗岩缺少系统的 Nd同位素研究。本文在以往工作基础上,通过大量的Nd同位素分析,发现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εNd(t)值变化于 -16.39-+7.85,不少花岗岩类具正εNd(t)值,说明本区与中亚造山带上其他地区一样,在显生宙存在大规模的地壳生长。与新疆北部、内蒙占东部和大兴安岭地区相比,北山地区花岗岩类的εNd(t)值具有更大的变化范围,也更偏负值,这可能与该区产出有大量的前寒武纪变质岩有关。  相似文献   
585.
宗务隆构造带南侧的成矿环境与"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新发现的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多金属矿床证实此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重要的锂、铍矿成矿带,该矿床内含矿伟晶岩主要为含锂辉石花岗伟晶岩和含绿柱石白云母花岗伟晶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对含矿白云母伟晶岩进行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随着温度从750 ℃逐渐升到1100 ℃,白云母40Ar-39Ar年龄坪非常平坦,其年龄值为210.4 Ma—212.7 Ma,坪年龄为212.60 Ma±0.64 Ma,与晚期伟晶岩结晶年龄相近,基本限定茶卡北山伟晶岩型锂稀有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586.
甘新蒙北山地区构造格局及演化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新蒙北山地区地处天山东段、北山及阿拉善地区 ,为古生代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华北板块交汇地带。可分为 7个二级构造单元 (构造区 )、2 6个三级构造单元 (地块、褶皱带 )。该区构造演化史漫长而复杂。太古宙时期 ,是古陆核形成萌芽阶段 ,古元古代初陆壳开始生成 ,出现薄壳结构的宽广的裂陷活动带 ,到了中、新元古代后期显露出板块构造运动 ,新元古代晚期经历重大热事件———晋宁运动 ,发生陆块间汇聚—碰撞并形成了榴辉岩—花岗岩岩浆带。震旦纪在晋宁期的拼合古陆上再一次裂解 ,经历了板块构造演化史。晚古生代 ,本区主体转入板内构造时期 ,以开合构造为主 ,花岗岩浆活动广泛发育。中、新生代进入板内造山和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时期  相似文献   
587.
北山造山带位于中亚巨型造山带南缘,是剖析中亚造山带南缘增生构造过程的关键地区之一,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存在较大争议,聚焦于泥盆纪古亚洲洋仍在俯冲还是已经闭合。作者在北山造山带南缘黑山头一带首次识别出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的中酸性侵入体,对其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山头岩体中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07.7±1.6 Ma,形成于早泥盆世。地球化学数据表明,黑山头岩体为过铝质,属钙碱性系列,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高硅(SiO_2=60.85%~67.81%)、高铝(Al_2O_3=15.59%~16.98%)、低镁(MgO=0.55%~1.53%,Mg~#=0.36~0.46)、富钠贫钾(Na_2O=2.65%~3.54%,K_2O=1.09%~3.16%,Na_2O/K_2O=0.96~2.44)、高Sr(Sr=253×10~(-6)~487×10~(-6))、低Y和Yb(Y=5.65×10~(-6)~16.70×10~(-6),Yb=0.37×10~(-6)~0.96×10~(-6))、高Sr/Y值(25.75~73.58);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样品不具明显的Eu异常(0.66~1.31,平均0.92);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残留相为石榴子石+金红石。结合前人研究认识,认为柳园洋(古亚洲洋)具有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闭合的特征,柳园洋(古亚洲洋)在早泥盆世仍处于俯冲碰撞阶段,早石炭世是北山地区古生代洋盆闭合时限上限。  相似文献   
588.
立节镇北山滑坡长期处于蠕动变形状态,已多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地表形变,以掌握灾害体地表形变规律,是实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可靠依据。文章引入一种机器学习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通过立节北山监测点位移数据,运用该方法对立节北山滑坡变形进行预测,并且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文章预测结果评价指标选用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决定系数以及可解释方差,其中决定系数和可解释方差均达到0.99,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拟合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也表现较低,说明长短期记忆网络在立节北山滑坡变形的预测中达到了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589.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山成矿带东南部的月牙山–老硐沟地区发育有月牙山、老硐沟等一系列金多金属矿床。笔者对该区典型金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关键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各类找矿信息开展综合找矿预测工作。研究表明,区内的典型金多金属矿床多伴生Ag、Pb、Zn等元素,矿体受加里东—华力西期中酸性岩体、北西–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为典型的热液脉型金多金属矿床。高磁异常体、北西–北西西向断裂、Au-Ag-Sb地球化学异常叠加部位为此类矿床的有利找矿地段。笔者采用MRAS软件对各类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共圈定4个找矿靶区,野外查证在其内均发现重要矿化线索,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