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篇
  免费   870篇
  国内免费   1162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708篇
地球物理   1312篇
地质学   1999篇
海洋学   100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307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叉桩对码头抗震性能的影响作用,建立高桩码头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以全直桩高桩码头、美国Okland港第七街高桩码头和霍华德高桩码头为算例,研究全直桩码头、叉桩承台码头、叉桩置于全直桩码头后方这三种码头结构型式的地震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全直桩码头结构柔度大,延性好,内力分配相对均匀,可通过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震性能较好;叉桩置于码头承台时,码头结构刚度相对较大,使叉桩节点易于发生破坏;叉桩置于全直桩码头后方时,叉桩可阻挡部分地震波的传播,降低码头结构刚度,减小码头桩周土弱化程度,全直桩码头结构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物质输运与生态环境受海域沉积动力特征和物质来源影响。本文利用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的粒度、铂族元素、稀土元素等分析资料,采用Pejrup M等提出的三角图分类法对长江口—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沉积动力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将研究区分为8个沉积环境分区:二个强动力河口现代沉积区,二个近岸水团交汇作用区,一个陆架水团锋面区,二个残留沉积区,一个冷涡旋的现代沉积区。对比分析了各沉积动力环境区的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条件,揭示各种水动力条件下的沉积特征,以及各种沉积环境的物源输入特征,为长江、黄河与东海间的物质输运和交换等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物源、搬运介质、沉积条件等因素对海岸—陆架沉积体系的影响,为河口沉积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93.
<正>当代院士,测绘巨匠。精算80坐标,自主方案首创。探索地球动力,统领珠峰度量。钻研广域差分,精化卫星大地测量;推导地心坐标,确立三维地心布网。完善测绘基准,擅写科技华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测绘学报》  相似文献   
994.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九章综合评估了与海平面相关的最新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指出目前(2006—2018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处于加速状态(3.7 mm/a),并会在未来持续上升,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其中低排放情景(SSP1-1.9)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到2050年,预估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分别上升0.15~0.23 m和0.20~0.30 m;到2100年,预估GMSL分别上升0.28~0.55 m和0.63~1.02 m。南极冰盖不稳定性是影响未来海平面上升预估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区域海平面变化是影响沿海极端静水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5.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从环流特征、低涡演变等方面,诊断分析了2019年7月6~9日湖南中南部地区的一次致洪极端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具有显著极端性和“潇湘夜雨”的日变化特征,在副高长时间稳定、主体异常偏南的环流背景下,地面浅薄冷空气侵入,不对称的位涡分布、中低层持续较强上升运动促使低涡加强并长时间维持是造成湖南此次极端暴雨的主要原因。低涡加强时段与降水最强时段、正位涡中心与暴雨中心均对应较好。强降雨发展阶段垂直螺旋度维持“下正上负”分布特征,低层正值中心的大小与降水强度变化一致。湖南中部以南强雨带与低层正螺旋度大值中心均出现在南岭山脉北麓的陡峭地形区。水汽主要来源于边界层,925 hPa水汽汇合中心出现时刻、区域与暴雨发生时段、落区吻合,两支主要的水汽输送带分别来源于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和南海的西南气流。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评估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感潮河段水文水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具有预测功能的水动力模型。考虑径流与潮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在只有上边界流量过程的条件下可以给出下边界的潮位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近河口段大通—徐六泾的水流运动进行了10年的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调蓄作用对感潮河段各站的潮位累积频率及水文水动力因素的年内过程变化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97.
内容概要全书共八章四十一节,全面介绍了内外动力作用对于斜坡灾害防治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虎跳峡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及其斜坡灾害发育状况,并初步揭示了河谷深厚覆盖层的成因及其与内外动力作用关系,系统分析了斜坡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相关动力因子;在典型斜坡稳定性剖析基础上,提出了斜坡演变的内外动力作用机制与耦合模式;进而应用强度折减法和3D数值分析等技术,深入探讨了反倾岩体斜坡和大型堆积体的稳定问题,提出了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和大型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桩端后注浆)在河流冲积地层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和钻孔灌注桩作了对比分析,通过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现场低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在此工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某变电站红砂岩填土地基的强夯试验研究,验证了强夯设计参数,为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并对红砂岩地区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供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检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深孔分体塔式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及高强度绳索取心钻杆的研制、钻孔设计与轨迹动态监控技术研究、钻孔摄像及定向取心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研究、深部岩心钻探钻进工艺方法研究等。研究按任务书设计要求完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技术效果,为以后深部钻探施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