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6篇
  免费   2976篇
  国内免费   4132篇
测绘学   441篇
大气科学   917篇
地球物理   2471篇
地质学   12838篇
海洋学   1021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913篇
自然地理   59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37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00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778篇
  2013年   630篇
  2012年   735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677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735篇
  2007年   620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644篇
  2000年   503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554篇
  1997年   544篇
  1996年   482篇
  1995年   476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424篇
  1992年   405篇
  1991年   356篇
  1990年   314篇
  1989年   197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7篇
  1954年   8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辽北法库地区构造岩的观察和研究,确定了本区存在一大型推覆韧性剪切带。根据同构造侵入岩的同位素年龄,确定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期为海西-印支期,这与天山-兴安褶皱系最终形成时间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国外铀金地质》1997,14(4):319-327
产于达拉德变质带黑云带中变质期后石英脉由三种主要类型组成:含黄铁矿的他形成英型,含赤铁矿的他形石英型和含赤铁矿或金红石的柱状石英型。他形石英脉中的氧化矿物由先存硫化物氧化而成,金在此氧化过程中被活化。成分相似的晚期柱状结构石英晶体经历了相分离的流体形成。脉中石英的氧同位素比值不等。成矿流体含有大量大气降水的成分,其同们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随着水-岩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金的活化转移与再沉积在片岩地层中随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爱黎-海斯卡宁均衡补偿假设模式为基础,利用圆模板编制了滇西北及邻区均衡重力异常图。分析了异常的基本特征与壳内构造的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均衡重力异常和强震活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17.
流褶层与韧变带是地壳拉伸变形,顺层固态流变作用下的产物。流褶层是以原始层理为变形面或再经递进变形的褶皱变形岩层或岩石共生组合层位。韧变带具明显的层控性,受岩石成分和应变程度控制,不同环境和不同成分岩石的韧变带具有相异的组合型式和变形机制,井具有一定的递变规律。流褶层和韧变带可分属不同层位,但流褶层可实现向韧变带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的构造几何分析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复杂构造带内基于地震剖面进行了构造解析,搭建了中、东段的构造轮廓和构造组合样式,认为东段阜康断裂带主要表现为至地表的推覆逆掩。由于位移量大部分转移至地表,阜康断裂带的前陆部分无喜山期构造带;西段造山带内的挤压往前陆方向传递过程中以前列式不断释放其位移量,造成在纵向上呈现三排主要的断层相关褶皱带。根据正演平衡地质剖面制作技术对山前复杂构造区地震剖面反射波的构造识别进行了模拟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