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904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716篇
地质学   3058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5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对FD12P型天气现象传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给出了FDT12B发射机﹑FDR12 接收机﹑DRD12雨水检测器﹑DTS14 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的日常维护程序,并总结了能见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步骤.  相似文献   
53.
大青山地区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分布零星,是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就位于此的一系列近东西向延展的构造岩片组成。下寒武统色麻沟组直接覆盖在太古界变质岩之上,缺失中元古界什那干群,寒武系与奥陶系之间呈假整合接触,标志着区内寒武纪与奥陶纪之间发生过一次抬升构造运动,其形成机制与古亚洲洋内的稳定陆快向华北板块拼贴事件有关,是早奥陶世末期华北板块整体抬升的序幕。这个层序界面的认识,对于恢复华北板块北部边缘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层学杂志》2002,26(1):62-67,79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内 ,夹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 ,是一个与两侧缝合带逆冲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 ,由羌北盆地 (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 )、羌南盆地 (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和中央隆起带构成 ,其中中央隆起是北部前陆盆地和南部前陆盆地共有的前陆隆起 ,显示为对称型复合前陆盆地 ;该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 ,并持续发育至早白垩世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复理石和磨拉石 ,具有总体向上变粗变浅的充填序列 ,以不整合面可将其划分为 5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晚三叠世瑞替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 ,早侏罗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初始逆冲推覆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中白垩世构造层序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与金沙江缝合带冲断抬升的产物 ,为中生代羌塘盆地关闭后的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55.
道虎沟生物群(前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张俊峰 《地层学杂志》2002,26(3):173-177,215,T003
根据最新发现的动、植物化石 ,确立了“道虎沟生物群”,这一新的生物群属前热河生物群 ,生存时代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的牛津期 (Oxfordian)至基末利期 (Kim meridgian)。这一发现大大补充了我国这一地质时期贫乏的化石记录 ,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提供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56.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其剖面结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基底沉降、古地温等表明中生代盆地的性质应为挤压环境下经过多次幕式逆冲形成的、也祁连造山带有关的叠置前陆盆地,经历了早株罗世的破裂前陆盆地和中株罗世之后的类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柴达缘中生代沉积充填由构造层序I(早株罗世)、构造层序Ⅱ(中侏罗世)和构造层序Ⅲ(晚侏罗世)三个完整的构造层序构成,由粗到细多个沉积旋回代表了逆冲加载过程中由活动期到平静期的转化过程。随着逆冲活动的加强和频率加快,构造层序Ⅳ(白垩纪)只经历逆冲活动期,是不完整的构造层序,发育补偿和过补偿沉积,盆地逐渐萎缩。  相似文献   
57.
中国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淑芬 《华北地质》2002,25(2):86-92
通过对近20年来微古植物研究成果的总结,得出如下五个结论:1)中国的晚前寒武纪发现了微古植物约128属,569种,可分为四大组合。2)长城系(14~18亿年左右)主要是以细菌和蓝藻为代表的原核细胞生物占有生物界的时期,但其中已有真核细胞生物出现。另外有Chuaria 状等化石的出现和广泛分布。3)蓟县系(10~14亿年左右)是真核细胞中的高级藻类大量出现时期,红藻、褐藻,蓝藻相对减少。4)青白口系(8~10亿年左右)是褐藻植物相对繁盛时期,并有Chuaria及Shouhsienia 等化石。5)震旦系下统(7~8亿年左右)生物群特征与青白口系相近似,仍以藻类植物为主,有少量后生动物。震旦系上统(6~7亿年左右)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有显著变化,微古植物出现新的类型,后生植物和软躯体的后生动物大量繁衍,末期有海绵及个别软舌螺类等具骨骼的后生动物。寒武纪开始,有大量多门类小壳动物,植物界则有刺球藻亚群,这表明生物界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8.
四川石棉县首次发现独特的自然铂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地区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杂岩中产出有众多的前晋宁期层状侵入体,其间可见钒钛磁铁矿化,铬铁矿化,最近在石棉境内新发现一处含铂矿化体呈层状,网脉状产于层状侵入体中,且多以自然铂单矿物存在。伴生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初步认为该矿床类型属产于层状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与铜硫化物-钡钛磁铁矿有关的构造-热液再活化型自然铂矿床。  相似文献   
59.
唐将  林源 《中国地质》2002,29(2):143-146
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紧邻城口-房县深断裂北侧的一套碎屑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的地层剖面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依据岩性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从上至下划分为震旦统木座组、代安河组及前震旦系龙潭河组。  相似文献   
60.
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1/5万区调新成果,以及大量科研资料表明,河北省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组成,除表壳岩外,尚包含有大量的变质深成岩和混合片麻岩。依据大量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其分别划分为:古太古代(-3200Ma)、中太古代(3200-2800Ma)、新太代早期(2800-2650Ma)、新太古代晚期(2650-2500Ma)及古元古代(2500-1850Ma)五个阶段。又根据不同地区基底变质岩系原岩建造类型及其所经历的地质改造作用的差异,划分出4个Ⅱ级和5个Ⅲ级变质构造岩区(或亚区),对各岩区内所出露的表壳岩及其变质深成岩类的岩石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划分对比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