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1篇
  免费   1806篇
  国内免费   233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44篇
地质学   9635篇
海洋学   32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21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418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532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83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黔西北大方地区龙潭组以泥页岩、煤层与砂岩交替互层发育为特点,具有典型的海陆过渡相特征。文章在剖面实测和样品采集的基础上,结合全岩和黏土矿物XRD分析、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岩石热解、干酪根显微组分及镜质体反射率(RO)等分析,对研究区龙潭组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 ① 龙潭组矿物以黏土矿物为主,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但黏土矿物含量与石英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8),尤其是泥页岩中70%以上的黏土含量以及较低的脆性指数增加了压裂开发的难度。 ② 龙潭组有机质丰度受岩性变化控制明显。煤层具有最高的TOC含量(平均值42.9%)和生烃潜量(平均值为2.68 mg/g),显示强大的煤层气生烃潜力;泥页岩生烃潜量均小于2 mg/g,但约有80%样品的TOC含量超过2%,页岩气资源潜力不及煤层气;粉砂岩生烃潜力最差,生烃潜量平均值为0.13 mg/g,TOC含量为1.4%~5.6%,显示一定的致密气潜力。 ③ 龙潭组有机显微组以壳质组和镜质组占主导,干酪根以Ⅲ型为主,Ⅱ2型为辅,热演化程度高,处于高-过成熟的生干气阶段。 ④ 煤层更为发育的龙潭组中段是大方地区煤层气、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联合勘探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992.
吕琳  李伟  刘元晴  宋绵  邓启军  郑一迪 《中国岩溶》2023,(1):149-160+181
以太行山北段金龙洞岩溶泉为研究对象,通过数理统计.、离子比值及饱和指数等方法,分析泉水水化学和同位素动态特征、水中主要离子来源及演化、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等内容。结果显示:(1)金龙洞泉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泉流量对其响应程度高,泉流量较小时,水中主要离子含量相对高,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泉流量大时,水中离子含量低,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SO4-Ca型,泉流量增加引起的稀释作用对离子含量影响明显;(2)控制泉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为溶滤作用和稀释作用,且Ca2+、Mg2+、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溶解,SO42-、Na+、K+、Sr主要来源于安山岩中长石、黄铁矿等矿物的风化溶解,NO3-则来源于人类活动;(3)降水集中期,泉...  相似文献   
993.
应对“双碳”目标,加强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地下水是关键。为探究重庆市酉阳县龙潭槽谷石漠化治理区岩溶泉的流量衰减及无机碳通量变化特征,采用流量衰减方程与水化学径流法对研究点老泉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1)老泉的流量衰减分为两个亚动态,衰减系数分别为0.089 2、0.019 6,其具有双重性含水介质特征。(2)暴雨期老泉的碳通量随流量变化的特征明显;而伏旱期(7月底-8月底)老泉的碳通量与土壤CO2、泉水CO2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特征,表现为夜间低、日间高。(3)老泉夏季的碳通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R=0.78),与蒸发量呈负相关(R=-0.36),气候的不稳定性变化对碳通量影响显著。老泉的月HCO-3浓度与月土壤CO2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64,HCO-3敏感地响应土壤CO2的变化;而老泉年碳通量与年土壤CO2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0,且年均δ13CDIC...  相似文献   
994.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取样,并对充填物样品δ13C和δ18O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13C为0.75‰~-10.14‰,δ18O为-5.94‰~-14.14‰。(2)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存在4中不同类型的形成环境:同生期或早期成岩岩溶环境、风化壳岩溶环境、埋藏岩溶环境、较晚期岩溶环境。该研究成果对古岩溶型油气储层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野马泉M14磁异常区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为接触交代热液(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根据最新勘查成果,运用3DMine三维建模软件建立矿区三维可视化的钻孔模型、地表及范围模型、地层模型、断层模型、岩体模型、蚀变带模型、矿体模型、磁异常模型,进而建立矿区块体模型。通过综合分析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确定矿床找矿标志,利用标志变量对块体模型进行赋值,从而进行定量成矿预测。通过属性约束圈定4个找矿靶区,并对各靶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借鉴传统成矿预测方法,探索在三维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成矿预测,实践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96.
秦敏 《江苏地质》2023,47(2):129-134
内陆封闭湖泊的盐度与湖平面具有同步反向变化的特点,通过古盐度研究可推测沉积时期的古气候状况。通过Sr/Ba、Th/U含量比值及C、O同位素的含量变化分析,对沧东—南皮凹陷孔店期各层序古盐度的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合孢粉及岩性组合,推断该区孔店期的水体性质及各层序间古环境的演化。综合认为孔店期整体水体性质为半咸—微咸水,水体深度呈浅→深→浅的变化规律,古气候变化特征为半干旱→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莫勒格尔河地区位于德尔布干断裂带东侧,区内北东和北西向构造发育,为矿床形成提供容矿空间及导矿通道。笔者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元素综合异常特征、激电异常特征、地表槽探工程,在该地区圈定Mo矿体4条,Mo矿化体9条。其中,工业矿体2条(Ⅰ号和Ⅱ号)、低品位矿体2条(Ⅲ号和Ⅳ号),赋矿岩性为满克头鄂博组蚀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借助Mo元素异常特征将莫勒格尔河地区划分为4个成矿潜力区,其中1、2、3号区寻找热液型矿产,4号区寻找斑岩型钼及多金属矿产,1号和2号区成矿潜力巨大,3号和4号成矿潜力区有望成矿,并对4个成矿潜力区下一步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否存在早二叠世沉积记录依旧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现有区域地质资料普遍认为二叠系并未沉积或已完全被剥蚀。这分歧起源于对现有的古生物化石形成年代认识的不同。此次研究对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旺尕秀地区的石炭系克鲁克组和扎布萨尕秀组开展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剖面实测工作,在东大沟剖面扎布萨尕秀组底部鉴别出数层凝灰岩,并采集锆石U-Pb年代学样品。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首次获得295±2 Ma(MSWD=0.035)的高质量年代学数据。此次发表的数据,明确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地层的存在。该研究成果为后续柴达木二叠系含油气系统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支撑,并为今后开展石炭纪—二叠纪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岩中发育大量自生绿泥石,本文通过绿泥石胶结相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分析,发现绿泥石胶结相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与孔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孔隙度相应提高,绿泥石与面孔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绿泥石在岩石孔隙中以包膜或孔隙衬里的形态产出,绿泥石环边在成岩过程中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可提升储层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造成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中得以保存。然而,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渗透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绿泥石对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它虽能提高面孔率却降低了储层渗透率,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应分别描述。  相似文献   
1000.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储量探明率低、测试效果差异大,主要原因之一是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不清。本文充分利用测录井、岩心及相关分析化验等资料,在分砂组刻画沉积微相展布的基础上,开展了须二段沉积演化过程、储层特征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西部须二段经历了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演化过程,沉积控制了砂体规模、粒度和矿物成分的空间变化;(2)须二段砂岩类型多样,整体致密,为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与砂岩粒度,长石、石英和方解石胶结物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主要受沉积和后期成岩作用控制;(3)须二段发育块状中粒长石岩屑砂岩和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岩两类有利岩石相,前者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薄、呈条带状展布,后者呈不连续土豆状,主体分布于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