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97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中国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及其对层控铜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中国几个重要的层控铜矿为例,并以东川式铜矿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昆阳拗拉谷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其它地质特征,指出它们均受裂谷—拗拉谷或类似的拉张-裂陷构造所控制,并归纳了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3.
54.
熊家镛 《云南地质》1993,12(1):37-43
云南东部中上元古界的界线长期以来被置于晋宁运动所造成的不整合界面上。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晋宁运动的时限为850—900Ma,与国际地层委员会所确认的中上元古界界线的时限为l000Ma不符。在晋宁运动界面之下广义的昆阳群上部,即大营盘组(或柳坝塘组、军哨组)与下伏昆阳群其它组段之间还存在一不整合界面,其时限为1000Ma±。笔者认为该界面应该是云南东部中上元古界的分界,既可在划分标准上与国际、国内相统一,也可解决与邻区对比上长期存在的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55.
建立康滇地轴区中—晚元古代层型剖面的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绩 《云南地质》1993,12(1):101-108
根据国际、国内新近作出的对元古宙年代地层单位划分方案,本文对康滇地轴区完好发育的元古宙地层,在已取得的研究程度的基础上,认为只要对昆阳群(会理群)和震旦系的层序、时代、顶底及造成不整合界面的几个地质事件取得共识,就有可能建立我国南方活动地槽—稳定地台区中-晚元古代时间地层单位的框架性层型剖面。本文综合已取得共识的若干重要方面和存在争议的问题,分析分歧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底辟、叠层石、微古植物、同位素年龄、古地磁和放射性元素丰度对比等方面的成果,来建立原始沉积的地层柱和反映地壳运动的重大地质事件,提出年代地层表及纪的命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57.
皖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轮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阶段,晚期碰撞造带可以划分为羊栈岭前陆褶冲带、障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白际岭岛弧仰冲带三个构造单元和若干个次级单元。  相似文献   
58.
中祁连山东段老爷山至南门峡-带的晚元古代地层是首次发现的地层单位。青白口系diao沟群主要由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组成,总厚度1772.64m含含微古植物15属10种14未定种,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 laminaritum,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A.umishanensis,Kildnosphaera chagrinata,Bav  相似文献   
59.
吉南早元古代集安群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巍 《吉林地质》1994,13(3):39-45
元古代集安群经历了三期构造变形,分别形成了三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形迹组合。Ⅰ世代为层理褶皱组合,由平卧褶皱、轴面片理和韧性剪切变形带组成;Ⅱ和Ⅲ世代为片理褶皱组合,分别由各种位态的片理褶皱和轴面褶劈理、膝折面理组成;Ⅰ、Ⅱ世代的原始构造线方位均为近南北向,为近共轴叠加,但因Ⅲ世代构造的强烈改造,现今多变位为东西向。Ⅰ世代构造形迹组合的特征显示集安群的早期构造环境具有构造层次较深、以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为主导的特点。  相似文献   
60.
辽宁连山关地区早元古代辽河群构造变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