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114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7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肃地质》1985,(Z1):78-100
第一节 地球化学特征 中祁连山西段中—晚元古代地层厚逾万米。我们在进行专题研究过程中,采集了岩石全分析样56个,半定量光谱分析样1379个。现根据各地层剖面中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及微量元素分配情况,简要分析各地层单元的地球化学特征。 一、常量元素地化特征 沉积岩石的化学成分,能反映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搬运方式、沉积环境和变质程度。它不仅对探求元素富集规律有价值,而且对推断沉积年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古构造和岩浆活动有意义。  相似文献   
92.
中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及生物地层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学报》1995,69(4):360-371,T002
本文以我国元古代至早寒武世梅树村阶中发现的具刺疑源类化石为基础,结合最近研究的新资料,通过对具刺疑源类化石组合特征、形态对比、微细结构和演经关系的研究,并与国内外资料广泛为对比。探讨了我国早期具刺疑源类的演化阶段、各阶段的组合特征及生物地展学意义,论证了我国早期具刺疑原类的演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碳同位素与早元古代地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较详细地研究了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碳同位素组成,样品采自华北早元古代标准地层单元──山西五台地区滹沱群,结果表明碳同位素组成随地质时代有明显的变化,并与地层层位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作者认为,碳同位素对于早元古代碳酸盐地层的对比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94.
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豫西中-新元古界为例,探讨目前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认为地层堆积类型转换面及沉积相序向上突然变浅的间断面是层序界面的间接标志。深切谷并非存在于所有的I类层序界面,其产生与否主要取决于河流均衡剖面的坡度与暴露和海底地形的坡度差。此外,在露头研究中,副层序应该以沉积相序的演变及海泛面作为划分和鉴别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5.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中国西南地区(川、滇、黔、桂、湘)发育有世界上很典型的低温成矿域,其面积之大(约90万km2)、包含的矿种之多(Au、Hg、Sb、As、P、Pb-Zn、U、Ni-Mo-PGE、重晶石、冰州石和分散元素等)、矿床组成和组合之复杂,在全球十分鲜见。扬子地块西南缘是中国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作者采用Rb-Sr、Sm-Nd、Ar-Ar等多种同位素定年方法,对扬子地块西南缘产出的磷矿、金矿、锑矿等低温矿床的成矿时代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初步拟定出该区存在三期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它们分别相当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晚加里东期(晚志留世—早泥盆地)和燕山期(晚侏罗世—中白垩世)。该区的磷矿、重晶石矿和黑色页岩中的镍钼铂矿主要形成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同位素年龄主要为585~540Ma;赋存于前寒武纪浅变质碎屑岩中的金-锑-钨矿床主要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同位素年龄主要为435~380Ma;产于寒武系以后地层中的锑矿床主要是在中燕山期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60~140Ma;而该区的卡林型金矿和汞矿主要在燕山中晚期大规模成矿,同位素年龄主要为170~80Ma。  相似文献   
96.
M.A.Obeid  盖西京 《陕西地质》2002,20(2):101-102
埃及东部沙漠地区由多种晚元古代岩石组成.它们以蛇绿岩、变辉长岩、变枕状玄武岩、岛弧变沉积岩与变火山岩组合体以及同构造期花岗岩等形式产出.蛇绿岩呈小规模、沿碳酸盐化剪切带逆冲于变火山岩之上的北北西向拉伸岩片.逆冲的岩石以发育滑石-碳酸盐、菱镁矿囊状体和石英-碳酸盐细脉为特征.埃尔贝达地区被另一条穿过变枕状玄武岩和变火山岩滑动的北西向逆冲断层所切割.石英脉与深成蚀变作用(即硅化和绿泥石化)广泛发育于逆冲构造面,构成了一条多样化的剪切带. 埃尔贝克金矿位于限定在蛇绿岩和变枕状玄武岩中的两条剪切带内(北西-南东向).金矿化主要与该区早期变形事件(D1)相伴.在晚元古代岩石板块消减期间,两期热液流体的注入影响着剪切带.在矿物方面,剪切带含有绿泥石、磁铁矿、赤铁矿、钛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针铁矿、褐铁矿、铜兰、斑铜矿和金.产于逆冲区蛇绿岩内的碳酸盐化剪切带(SiO2<50%),金含量很低(0.24~0.45ppm),而变枕状玄武岩中的硅化剪切带富含SiO2(>80%)且含金达45 ppm.观察到金以与石英连生的细颗粒金(约0.3 mm)、微细粒包裹体金(20~0.5 μm),或以与赤铁矿和孔雀石共生的细小不规则状斑点的形式产出.也发现从蚀变赤铁矿中活化形成的金呈微细粒、不规则状斑点(约10 μm).分析硅化剪切带内的石英脉和赤铁矿中的微粒金,含金量分别为92%和94%.  相似文献   
97.
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内微古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赣东北地区构造复杂,可以为扬子地块、浙西地块和南华造山带等三个不同类型构造单元;通过对该区微古化石资料的系统整理,发现不同的构造单元中所产微古化石类型存在较大的差别,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具有各种不相同的演化历史及特点;同时通过对扬子地块中发育的大面积浅变质岩系中微古化石资料的整理,其微古组合时代主要为蓟县纪-青白口纪,结合岩石地层及其它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认为扬子地块中大面积出露的浅变质岩系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一结果对研究赣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单元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梵净山区格林威尔期造山带与Rodinia超大陆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王砚耕 《贵州地质》2001,18(4):211-216
贵州梵净山区有保存完好、发育齐全的中元古代的地质记录 ,是扬子陆块晚前寒武地质研究的理想场所和重要窗口。现有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表明 ,该区存在格林威尔期造山带 ,其形成时间为ca 10 0 0Ma±。它同原始江南造山带一起成为华南Rodinia超大陆的组成部分 ;对其进行探讨 ,必将促进我国Rodinia超大陆聚合、裂解及其演化的研究 ,并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
贺兰山中元古代三个叠层石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洪  邱树玉 《地层学杂志》2001,25(4):307-311
贺兰山原划归蓟县系王全口群中、下部的碳酸盐岩中新建立了两个叠层石组合 ,即下部以 Colonnella sp.、Gaoyuzhuangia sp.、Conophyton garganicum、C.cf.cylindricum等锥叠层石和块茎状柱叠层石为代表的闵家沟组合 ,其属种和总体面貌与长城系高于庄叠层石组合较为相似 ;中部以 L ochmecolumella和 Pseudogymnosolen等微小类型叠层石为代表的冰沟叠层石组合 ,其特征与蓟县系雾迷山叠层石组合完全一致。同时通过对王全口组叠层石分子的全面分析 ,判定王全口叠层石组合的时代应是蓟县纪中、晚期 ,其底界不低于雾迷山组底部。据此 ,重新厘定了贺兰山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00.
长沙—澧陵—浏阳—带冷家溪群及板溪群的甚低级变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朱明新  王河锦 《岩石学报》2001,17(2):291-300
湘东长沙-澧陵-浏阳一带中晚元古宇的冷家溪群及板溪群遭受了区域甚低级变质作用.在本地区所采的<2μm的样品中,冷家溪群伊利石结晶度的Kübler指数为0.18~0.26°△2θ,板溪群为0.21~0.28°△2θ(Kisch国际标样校正).从而可把本地区冷家溪群的区域变质划归浅变质带和近变质带上部,温度大约为280~400℃.板溪群划归近变质带上部,温度大约为250~300℃.并未普遍达到目前人们认为的绿片岩相或者是低绿片岩相.样品中冷家溪群伊利石(白云母)b0值的范围在0.8999~0.9042 nm,板溪群为0.9018~0.9042nm.由冷家溪群b0频率累积曲线图,得出本区冷家溪群处于较典型的中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