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840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青藏高原的隆起,沙漠和黄土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青藏高原大幅度的隆起,地质历史由第三纪进入第四纪。西域组(或玉门组)底的不整合面应代表我国第四系的下限,约3.00Ma B.P.。随青藏高原的抬升,气候日趋干燥,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黄土是由北部戈壁、沙漠中细粒物质被风吹至南部,后经季雨冲洗堆积在盆地中形成的。青藏高原上不存在第四纪大冰盖。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青藏高原隆起关系密切,西瓦古猿在向北迁移中灭绝,其旁枝在高原东部形成真正的人属,然后再向北、东迁移,最终演化为智人。  相似文献   
72.
朱立平 《地理研究》1992,11(4):57-67
采用粒度分析、岩石岩性分析、砾石统计等方法,本文认为新疆叶城地区第四纪粗砂砾层为冲积-洪积类型。沉积物的组分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呈带状变化规律。沉积物分布受昆仑山强烈隆起的控制,反映了昆仑山隆起的时代和阶段性。  相似文献   
73.
阴山山链隆起机制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阴山隆起为异常地幔发育区,软流层上凸、岩石圈变薄、幔汁上侵、地幔底辟,垂直运动激烈;阴山隆起又处在南北两大板块夹击挤压构造带上,水平运动强烈。所以,阴山隆起是中新生代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阴山山链的隆起,在其南缘形成了呼包、临河等地堑式盆地。  相似文献   
74.
粤西大降坪黄铁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降坪黄铁矿床是产于云开隆起中段偏北震旦系海相碎屑岩-细碎屑岩中的层状硫化物矿床,矿床成因和海底喷气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局部经受了后期热液的叠加改造。黄铁矿的δ~(34)S值在-25.55‰—+21.07‰之间,与矿石及黄铁矿中的有机碳含量呈反比。从条带状细粒黄铁矿到块状粗粒黄铁矿,亦即从南到北,硫同位素组成从富轻硫变为富重硫。条带状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与矿体围岩一致,为富放射成因上地壳源铅,块状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较均一,三组铅同位素比值较条带状矿石略低,为原始沉积的矿石铅与热液带来基底混合岩铅的混合铅。  相似文献   
75.
胶南隆起北缘中段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长厚  朱忠 《现代地质》1993,7(4):435-443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系统的应变测量,确定了胶南隆起北缘中段的大型左行正滑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延展范围,并提出了确定韧性剪切带边界的构造几何学准则。研究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其剪切位移量(大于7557m)及形成时的差异应力(σ_1-σ_3=94.6~114.4MPa)。该韧性剪切带可以作为胶南隆起的北部边界,但不是重要的板块碰撞边界。  相似文献   
76.
关于火山岩型铀矿床成矿规律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火山岩型铀矿常位于大的地质构造单元界线附近,特别是稳定区与活动区之间的过渡带上。矿区的基底不仅需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且是在火山岩形成前或长期处于隆起状态者。负向火山构造,上叠式或拗凸型上叠式火盆是铀矿田的有利构造形式。红盆对成矿的作用不是古气候方面的而是构造方面的。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深度可以较大,而且在垂向上不只一个富集高峰。铀及其主要伴生组份不是来源于赋矿围岩,而是来自基底或更深处。  相似文献   
77.
78.
79.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与现今地面有关的数字地形资料,确定了内蒙古河套裂谷带北翼狼山-色尔腾山的剥蚀面序列及其分布型式。始新世末期始发的裂谷作用导致该裂谷北翼在渐新世(E3)、中新世(N1)、上新世(N2)和第四纪(Q)发生了4幕区域性地面隆起和剥蚀作用,与裂谷盆地的4幕沉降和沉积作用相关联。区域性地面降起量和剥蚀作用的时间长度、流水侵蚀对局部地势的潜在影响、隆起和侵蚀速度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构造、侵蚀和均衡作用的联合效应是该裂谷翼部景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