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5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露头剖面及钻孔资料对贵州省乐平统(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根据海相标志层向陆地方向延伸范围所反映的海平面规律,将贵州省乐平统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CSⅠ、CSⅡ、CSⅢ)和相应的低位、海侵及高位层序组,层序CSⅠ相当于龙潭组下段中下部,层序CSⅡ相当于龙潭组下段上部及龙潭组上段下部,层序CSⅢ相当于龙潭组上段上部及长兴组。通过分析地层厚度、石灰岩含量、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参数变化规律,恢复3个层序的岩相古地理。贵州省乐平世海侵方向均来自研究区东部,物源来自西部的康滇高地,贵州省地区乐平统自西向东发育有陆相冲积平原、过渡相三角洲及潮坪-潟湖、海相碳酸盐台地以及深水盆地等古地理单元,总体上贵州省乐平世经历了CSⅠ的海侵、CSⅡ的海退及CSⅢ的持续海侵过程,在贵州西部地区,各古地理单元总体上有CSⅠ向陆、CSⅡ向海、CSⅢ又持续向陆的迁移规律。聚煤作用以CSⅢ最强,CSⅡ次之,CSⅠ较差。聚煤中心分布在过渡相三角洲平原及潮坪古地理单元,且有随区域性的海侵海退而迁移。CSⅠ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发耳和纳雍地区,CSⅡ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黔西南普安—六盘水及织金一带,CSⅢ的聚煤中心主要分布在六盘水、盘县及织金地区。这些聚煤规律分析结果可为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2.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1,47(2):113-118
Clarkina Postbitteri的首现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定义,蓬莱滩剖面上6j的底界也不适合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乐平统底界的定义应是Clarkina postbitteri-C.dukouensis连续的演化系列中C.dukouensis的首次出现,精确的位置在蓬莱滩剖面6k之底。  相似文献   
43.
乐平统底界全球界线层型(GSSP)已经被确定在中国广西来宾县的蓬莱滩剖面,这一界线以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 postbitteri Mei&Wardlaw的首次出现为标志,位于蓬莱滩剖面的茅口组顶部来宾灰岩的6k层之底,层型剖面点位于C.postbitter hongshuiensis至C.dukouensis的演化谱系内,大致与阿布萨罗卡巨层序(Absaroka Megasequenses)的中部与上部之间的界线相当。层型剖面点位所在的来宾灰岩代表了一套界于茅口组和合山组之间的低水位沉积,在这一界线附近,类、腕足类、珊瑚类和菊石类等动物群均发生了重大更替;同时,δ13C值和87Sr/86Sr同位素比值也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从瓜德鲁普世晚期的磁性正常极性带向吴家坪早期反向极性带的转变也发生在这一界线附近,因此,这一界线可以很好地用于进行全球海陆相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44.
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的二叠系乐平统, 包括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其沉积相类型多样, 沉积相分异明显, 为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大致相当于吴家坪阶的地层构成一个三级层序, 而大致相当于长兴阶的地层组成另一个三级层序. 在连陆台地上, 吴家坪阶为一套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而且在孤立台地上的灰岩层中也发育煤层, 连陆台地边缘和孤立台地的迎风浪部分主要为颗粒滩相灰岩; 长兴阶, 连陆台地上主要由开阔海台地相灰岩组成, 在孤立台地上以及连陆台地边缘为一套海绵生物礁灰岩. 在台盆中, 乐平统为一套盆地相泥页岩夹硅质岩; 在钦州至防城一带, 覆盖在深水盆地相地层之上的是巨厚的乐平统磨拉石粗碎屑岩地层. 这些特征表明了研究区域乐平统复杂的时空相变. 从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和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入手, 结合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资料, 可以建立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 最后, 系列层序地层格架栅状图及其相应的古地理图, 又可以较为清晰地显示出研究区域乐平统的沉积序列特征和古地理演变特点. 2个三级层序所构成的乐平统, 与欧美一带以持续性海退为特征的同时代地层形成较大差异. 更为特别的是, 如果说瓜达鲁普世末期的生物灭绝事件与“东吴运动第一幕”不整合面所代表的海退事件存在关联的话, 那二叠系与三叠系之交的更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则与研究区域“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淹没不整合面所指示的快速海侵事件相对应, 从而表明了海侵-海退事件所代表的环境变化与生物灭绝事件之间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上二叠统记录着地质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和最深刻的环境变化。长期以来由于世界各主要沉积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同期性未能确定 ,对这一事件及其过程难以全面了解。随着乐平统成为全球上二叠统的标准 ,我们选用若干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的联接点 ,提出乐平世地层世界对比的试用方案  相似文献   
46.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梅仕龙 《地质论评》2002,48(3):225-233
乐平统被正式接纳为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年代地层单位后,其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亟待确定。经金玉干等多年研究,广西来宾县蓬莱滩剖面被公认为乐平统底界层型的最佳侯选剖面;该剖面牙形类化石(Clarkina postbitteri带或Clarkina dukouensis带之底均可作为乐平统底界的候选层位。C.postbitteri由Jinogondolella granti (Mei and Wardlaw)演化而来,其首次出现的点位(FAD)可在蓬莱滩剖面得到精确确定。1998年,以C.postbitteri带之底作为平统底界的方案被国内外牙形类化石专家一致接受,为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通过投票正式决定蓬莱滩剖面C.postbitteri带之底为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铺平了道路。令人遗憾的是在此关键时期王成源声称,在原定界线之下3米处理3米处发现C.postbitteri,并转而提出以C.dukouensis带之底为界线的另一方案,导致一次无谓的争端,延误了在中国建立乐平统底界的全球层型的进程。后经Hendwerson重新研究有关样品证明,在原定界线之下3m处并未发现C.postbitteri,从而使牙形类化石专家达成新的共识。乐平统牙形类化石的演化以Clarkina属为主导,属内各种的鉴别应以居群(population)为基础。锯齿型式被证明是最能反映该属居群特征的较为稳定的鉴定标志。而齿台轮廓等其它形态性状在一个居群内变化较大,如作为Clarkina各种的主要鉴定特征, 常常将同一居群内的不同形态类型鉴定为不同的种,以致在一个样品内鉴别出Clarkina的10多个种,同时也会将不同居群的异质同形的个体归属同一种。结果使属内各种的演化关系模糊,延展时限人为地拉长,失去应有的地层价值。依据这种分类确定的种和地层界线,在为数很少的牙形类化石专家中都很难达成共识,更难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应用。  相似文献   
47.
张玉生 《中国区域地质》1995,(4):304-308,303
朱沿沟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共圈定出26个侵入体,建立5个单元,该岩体是燕山早期同一大地构造环境下,上地幔基性岩浆在一次热事件中,经多次脉动所形成的超单元。  相似文献   
48.
李凯  万欢 《物探与化探》2019,(3):494-501
乐平涌山地区隶属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塔前—赋春铜多金属成矿带。在该地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元素组合特征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共圈定18处综合异常,通过对综合异常进行分类评价及评序,优选出较好的3处异常开展异常详细查证工作。经地表探槽揭露,新发现金矿(化)点2处,揭露金矿体2条,金矿化体2条,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良好,是寻找矽卡岩型铜矿、韧性剪切型金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9.
锶同位素地层学是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在地层学中的重要应用。本文基于87Sr/86Sr在地球历史中的特殊演化规律,以二叠系乐平统为例介绍了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在地层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详细介绍了样品采集、化学预处理、分析测试仪器设备的选择,以及后期数据处理等方法和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简要理论依据。作为重要的化学地层学方法之一,锶同位素地层学可以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相关的古环境、古构造、古海洋等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研究手段,而且对缺乏生物地层资料的剖面的断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为调查评价萍乐坳陷中部二叠系乐平组页岩气资源潜力,于丰城地区部署了页岩气地质调查井——GFD1井。以GFD1井的资料为基础,对乐平组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学、含气性等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丰城地区二叠系层序完整,乐平组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有机质类型以Ⅱ2-Ⅲ型为主,有机碳质量分数高,热演化程度已进入高成熟生气阶段;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为34.84%,具有后期压裂改造的前提条件;随钻气测录井曲线可见两段明显异常。对岩心进行实时现场解吸,煤层气含气量普遍大于1.00 m3/t,平均达3.54 m3/t;页岩气含气量介于0.10~1.50 m3/t之间,平均为0.54 m3/t;致密砂岩气含气量一般小于0.30 m3/t。GFD1井所处的曲江向斜北翼完整,南翼被一条逆断层挤压,具有较好的封堵性,有利于页岩气保存,形成原地宽缓斜坡型页岩气富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