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0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05年我刊刊出“国际地层表”以来,经国际地层委员会(ISC)与国际地科联(I UGS)批准的GSSP有8个,其中在中国的有3个:古近系中新统Serravalian(塞拉瓦尔)阶的GSSP位于马耳他西部FommIr-Rih湾Ras i1Pelle-grin海滨剖面(北纬35°54′50″,东经14°20′10″)Blue Clay组的底,磁极性  相似文献   
82.
华北地台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发育一种特殊的砂质脉状构造;层面上表现为不规则密集分布的细砂脊,垂向上由不连续薄砂层和近于直立的"肠状"砂脉体相交互组成.浅色砂脉由较纯的石英粉砂-细砂组成,含微量自生白云石、菱铁矿及微晶碳酸盐岩斑块,与黑色泥质围岩边界截然.研究表明,砂脉构造可能是在早期成岩阶段前由来自薄砂层的细-粉砂灌入甲烷缓慢逃逸通道而成,并由于压实缩短而褶皱成"肠状".薄砂层与黑色页岩形成的能量条件完全不同,可能系由风暴将海岸带或砂坝细砂带入低能环境而形成;甲烷源自沉积中埋藏的微生物席腐烂分解.围岩层面有微生物席成因微皱痕和气体逃逸形成的气泡构造,围岩中发现有细菌化石和草霉状黄铁矿.串岭沟组中密集发育的砂脉构造是目前地层中识别的最古老的甲烷排放证据,并有可能作为指示地质时期陆源碎屑沉积环境甲烷逃逸的沉积标识.大量高效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圈可能是导致元古宙地球表层高温室气候和无冰川发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3.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床中火山岩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朱拉扎嘎金矿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变质岩系中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金矿,长期以来认为金矿所地层是稳定的盖层性质沉积。然而,笔者近期在赋矿地层中发现了大量酸性火山岩,这也拉善台隆中-新元古界盖层中的首次发现。它们可进一步细分为霏细岩、粗面流纹岩和石英角斑岩,具有海底深源特点。其Sm-Nd同位素模式年龄分别为1187Ma和1293Ma,表明属中元古代,这些火山岩和金的成矿作用具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4.
85.
华北地区中上元古界生油岩及热模拟实验表明,在有机质热演化的三个阶段中,正、异构烷烃在主峰碳位置,Pr/nC_(17)与Ph/nC_(18)值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本文重点揭示了过成熟阶段正、异构烷烃特征的某些“逆反”现象。  相似文献   
86.
专题研究资料表明,米仓山区的中—深变质岩系──“后河组”属前晋宁期“双旋回”喷发的火山建造经深度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岩类型包括钙碱性—碱钙性—碱性的基性──中性酸性岩类有规律组合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系列,属下元古界,建议更名为“后河群”。  相似文献   
87.
本文首次对苏皖北部地区上元古界中已有K-Ar同位素年龄出现的分散及“倒置”现象的原因作了探讨,指出大多数K-Ar年龄由多种因素造成Ar丢失,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偏新。因此,这些年龄数据不能代表本区晚元古代沉积岩的真实年龄。作者根据近几年新获得的一些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数据及地壳波浪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特征,讨论了建立“徐淮系”的可能性及必要性。作者认为,“徐淮系”可以填补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至少150Ma的沉积缺失。  相似文献   
88.
王超翔  边效曾 《地质论评》1948,13(Z3):317-324
(一)资水坝址之选择资水为湖南四大河流之一,流贯湘中,邵阳东坪间,穿龙山穹地与雪峰山背斜层面过,形成所谓上游峡谷与下游峡谷’谷中山势峻峭,滩高水激,若选址筑坝,藉水力发电,是洪湖南发展工矿事业之用,对国计民生,实所裨益。  相似文献   
89.
刘军平  刘卫东  李维科  李剑  何世军  莫雄  关奇 《地质论评》2022,68(5):2022102005-2022102005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剖面研究,在扬子西缘云南东川地区黑山组发现大套流纹质凝灰质板岩夹层,获得LA ICP MS锆石U Pb 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522±15 Ma,同时在中元古界黑山组泥质板岩中发现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通过对MISS及围岩进行电子探针、XRF分析及能谱分析,研究发现MISS主要成分为P、 S、 Fe、Cr,明显是微生物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化合物特征;而围岩主要为Al、 Si、 K、 Mg、 Ti,为正常黏土质矿物组成元素,两者存在较大差别。本次发现的MISS是目前扬子西缘已知发现的最古老的MISS;MISS在黑山组的出现表明了中元古代时期微生物群落的繁盛,反映了当时沉积环境为滨岸浅水潮上带,在凹陷的位置微生物参与形成了这样不规则的条带皱饰构造,为中元古代地层微生物区域对比、古环境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于恢复康滇裂谷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吴子杰  邱隆伟  王海鹏  仲米山  高福亮  侯静  李欣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24-2023030024
A small honeycomb tafoni was foun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eso-Neoproterozoic sandstone in Wafangdian area,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It i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outcrop sandstone layer. On the top surface of the sandstone layer and on the east and south sides, the tafoni was not developed. The whole tafoni is round or oval, with a diameter of 1-5cm and a depth of 1-2cm. Through field observ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determined that it is the salt weathering tafoni. It is formed by the precipit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salt from sea fog in sandstone, which causes the detrital particles on the rock surface to fall off and weath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