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9篇
  免费   877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测绘学   1160篇
大气科学   315篇
地球物理   569篇
地质学   2728篇
海洋学   56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515篇
自然地理   36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5篇
  1943年   5篇
  193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首次研究了MgO·3B2 O3 1 8%MgSO4 H2 O过饱和溶液 0℃结晶动力学过程 ,得到三方硼镁石和章氏硼镁石两种固相及其结晶动力学方程。从多聚硼氧配阴离子多粒子共存的角度提出结晶反应机制 ,分析了制约硼酸镁盐析出的因素及不同电解质 (MgCl2 和MgSO4)对硼酸镁盐结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芯裂缝观察结果,通过与FMI,MAIN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对比,系统描述天然裂缝在成像测井上的影像特征,对地层裂缝特征参数进行了确定.成果反映出核三段地层中的裂缝主要为垂直裂缝倾角在80°~90°之间.走向在100°~110°左右,宽度一般小于1 mm,裂缝长度主要在30 mm以内.  相似文献   
103.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总结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工作经验,提出自由观测面自由反射界面不对称抽道集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的处理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自由观测面的条件下,反射界面可分为简单倾斜平面、规则曲面和自由反射界面三种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讨论共反射面元的叠加方法。综合一般情况下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提出了“鳞片法”的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5.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在尼玛县西部拉舍—岷千日一带发现一套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其时代属古新世—始新世,新创建美苏组。描述了该组的分布、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6.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107.
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 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3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见照片专版(照片2)。国务院对此灾情高度重视,作者参加了国务院调查组,紧急赶往发灾现场,调查和指导了抢险救灾工作。1 滑坡结构滑坡地处平溪河之拐弯右侧凸岸,三面临空,缓坡地形坡度20~30°。其东北部为冲沟,东南部为高达30多米的陡崖。滑坡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具4层结构:上部第1层:残坡积土,厚度3~5m;第2层;碎石土,厚度5~10m;第3层;强风化板岩、砂岩,层状…  相似文献   
108.
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及岩心观察资料,对福山凹陷古近纪流沙港组的湖底扇沉积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该期的湖底扇沉积主要是由于三角洲前缘带的砂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湖泊深水区堆积而形成,部分是由位于湖盆陡坡边缘的河道砂沿水下河道进入湖泊深水区而形成的水下重力流沉积。从空间分布来看,湖底扇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北部和西部,且北部和西部湖底扇的扇体规模较东部大,存活时间较东部长。平面上湖底扇位于三角洲体系的外侧,垂向上由下至上发育着从湖底扇一三角洲前缘远端一三角洲前缘近端的沉积演化序列。湖底扇的总体沉积模式为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碎屑体向北推进至深湖区形成孤立的、规模相对较大的湖底扇砂体;而西部及东部的次要物源——辫状河三角洲也在东西两侧活动断层的控制下在湖盆深处形成湖底扇沉积体。  相似文献   
109.
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的三维地震模式识别原理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时间域、频率域、三维空间域介绍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主要的地震运动学、动力学属性参数,包括相对振幅、波峰相位时间、相似系数、主频带能量、三维空间时间梯度和相干系数等,提出了矿山工程裂隙破碎带三维地震属性的去噪平滑、归一化、相关分析、特征变换的处理方法以及裂隙破碎带的模式识别原理与方法,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模式识别法对于解释矿山工程的裂隙破碎带是有效的,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文献提供的最不利地震动,对网壳结构等大跨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别考察了仅水平输入和三向地震波输入的两种情况,对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在一实际工程设计中进行了应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在水平地震动输入时,宜按照的最不利地震动进行设计;在三向地震动同时输入时,应同时分别按所推荐最不利设计地震动和按常规选用的地震动,对大跨度空间结构进行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