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6篇
  免费   805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测绘学   266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274篇
地质学   3498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58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0年   1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华北地区下寒武统的划分对比及其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有海  马丽芳 《地质论评》2008,54(6):731-740
华北地区下寒武统具有明显的“两灰两红”四套岩石组合,代表两个潮湿—干旱的沉积旋回,据此自下而上可分成辛集组、硃砂洞组、昌平组和馒头组四个岩石地层单元和Husaspis、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和Redlichia chinesis三个化石带,并可能分别与南方的筇竹寺阶、沧浪铺阶红井哨段、乌龙箐段和龙王庙阶相对比。早寒武世沉积时,华北地台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古地貌格局,海水沿地台西南缘的贺兰—六盘坳陷和地台南缘的晋豫裂坳陷及豫—皖陆块依次北侵,并在早寒武世末期浸漫了大部分华北古陆。早寒武世时,郯庐断裂带东侧的吉南辽东地区可能位于地台南缘,其沉积特征与断裂带西侧的豫皖苏鲁地区非常相似,只是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左行平移才形成现今的地质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92.
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高产气井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带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下伏巨厚的上三叠统烃源岩、相互叠置的砂体,有利于改善储层的溶蚀作用及环边粘土矿物的发育,良好地保存条件等,都为沙溪庙组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好的沉积微相中,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建设性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向上跨层断层及裂缝系统的不发育,都是沙溪庙组"过路型"次生气藏高产气井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93.
1949-2015年中国典型自然灾害及粮食灾损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研究其自然灾害演变特征及粮食灾损规律,对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基于Python语言编程获取1949-2015年中国31省市自然灾害造成的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构建灾害强度指数分析不同灾种的时序特征分异,利用趋势分析、ESDA方法分析不同灾种在省域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冷热区;再获取1949-2015年粮食种植数据,通过粮食灾损估算模型、定义粮食灾损率、地理空间探测器,计算并检验中国粮食损失时空特征及分异性。结果表明:① 相比受灾面积曲线,本文构建的灾害程度指数能够更好揭示自然灾害时序演变特征;② 1949-2015年期间中国两大主力灾害(洪灾、旱灾)交替出现,未来5~10年以洪灾为主;③ 灾种排序旱灾>洪灾>风雹>低温>台风,其中旱灾、洪灾受灾占比过半;④ 省域不同灾种间空间趋势变化特征明显,区域受灾面积东部>西部,北部>南部,且北部灾种单一、南部多灾并发;⑤ 自然灾害受灾总和、旱灾、雹灾、低温空间上全局自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模式分布,洪涝、台风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自相关性,呈集聚模式;⑥ 1949-2015年灾害、灾损量、灾损率整体时序趋势呈现先升后降,2000年为临界点,空间分布具有异质性,单因子解释力度差异显著,多因子交互均呈非线性增强关系,胡焕庸线两侧冷热点分布呈两极化且其重心向北迁移。建议政府加强除旱减雹(西北)、除旱排内涝(东北)、排涝防冻(中部)、排涝预台(东南沿海)等工程技术措施;同时西北(环境恶劣)、东北(中国粮仓)应作为防灾减灾重点保护区,制定专项保护方案,以保证中国粮食丰产增收。  相似文献   
994.
微下击暴流的特征及其数值模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洪恩 《气象学报》2001,59(2):183-195
文中概述了微下击暴流的特征 ,研究了 1 997年 7月 2 2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一个湿型微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速度场结构 ;使用非静力全弹性中 -γ尺度模式 ,模拟了这个湿型微下击暴流线的主要结构和演变过程 ,与雷达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 :在背景场为高温、高湿、垂直风速切变小的环境条件下 ,下沉气流的发展并非完全由蒸发、融化降温所产生的负浮力所支配 ,恰恰相反 ,降水拖曳力起主导作用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下沉气流发展的云物理过程可以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坐标系综合变换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不同坐标系统的相似变换法一般不足以将两坐标系统间的差异纳入坐标转换模型,因而低精度的坐标框架到高精度的坐标转换往往不能保证统一后的坐标框架的高精度。本文试图将相似变换与回归逼近相结合,以便顾及低精度大地网中的局部误差积累和变形,从而提高统一后的坐标框架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6.
根据新划分的1900-1998年东部夏季雨型序列,分析了与各类雨型相对应的北球海平面气压场和海表温度距平均的行征。指出不同雨型对应着不同的环流场和海表温度距平场,而且存在着差异的强信号区。  相似文献   
997.
运输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线性参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线性参照系统的概念,提出用线参照系统来解决运输管理不同部门间数据共享问题的思想及进一步应用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结构地震临界荷载的上、下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利用变分原理推导的拟势能原理和拟余能原理,把拟势能原理和拟余能原理应用到结构地震临界荷载分析中,从而提出了一种计算结构地震临界荷载的新方法,同时从理论上论述了为什么利用拟势能原理和拟余能原理可以分析结构地震临界荷载的上、下限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陈宝  杨林德 《岩土力学》2001,22(2):179-183
工程实践和室内试验都表明,非饱和的油田白垩同一般岩土材料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依时性态,为此,在试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为非饱和白垩建立了一个修正剑桥模型,该模型可同时反映时间、应力吸力对非饱和白垩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吸入对非饱和白垩依时性态的影响及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黎新 《广西地质》1997,10(4):25-29
广西桂平-武宣基底地层基代构造变形以震旦一寒武系中的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的发育为代表,这套构造组合的发现和厘定,对于重新认识该区及邻区早古生代早、中期构造变形性质的演化,可能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