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4篇
  免费   1319篇
  国内免费   2255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682篇
地质学   6393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384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41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453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9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5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燕山构造带中段主要包含3个早白垩世盆地,即滦平盆地、凤山盆地、石人沟盆地.通过对盆地的沉积相分析、古水流的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认为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发育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火山喷发阶段、中期强烈断陷阶段和晚期填平阶段.早期发育强烈的火山作用,形成以酸性火山岩为主的张家口组;中期盆地主体呈半地堑状,受单一边界主断层控制,盆地相互独立,盆地边缘以冲积扇砾岩和扇三角洲砂岩、砾岩沉积为主,盆地中心为湖泊细粒沉积.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北部和/或西部的变质岩基底.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边界正断层的控制,断层下盘基底岩石的抬升与盆地边界正断层活动相关,从而成为盆地主要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102.
系统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岩相学、元素及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构造环境、源区性质,并与喜马拉雅带二叠纪火山岩进行了对比研究。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近东西向集中分布在冈底斯构造带中北部地带,空间上从东至西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渐次减小,时间上从早至晚火山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总体由弱到强。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从早到晚岛弧造山作用经历了初始岛弧→早期岛弧→成熟岛弧的发展演变过程,火山岩浆来源于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岩浆在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有俯冲洋壳及随带的深海沉积物和再循环进人地慢的地壳物质组分的强烈混染,明显不同于受地壳物质组分强烈混染的喜马拉雅带二叠纪陆缘裂陷型火山岩。综合研究冈底斯带及其邻区近年来的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从北向南拟建了石炭纪—二叠纪冈底斯岛弧→雅鲁藏布江弧后裂谷盆地→喜马拉雅陆缘裂陷盆地的弧盆系时空结构演化模式,探讨了冈瓦纳大陆北缘石炭纪—二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岛弧造山作用与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演化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机制,讨论了冈底斯带松多乡榴辉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南方含油气区构造—沉积类型及其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含油气的复杂构造区根据构造—沉积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含油气区的生烃量及非构造运动天然气散失量的化学动力学计算,认为这四种类型含油气区的油气聚集潜力从好到坏依次为:喜马拉雅运动抬升暴露型、燕山运动抬升暴露型、反复抬升—沉降型和海西—印支运动抬升暴露—后期浅埋型。主要构造运动发生越晚,对油气保存越有利。  相似文献   
104.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通过野外对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的调查研究、结合年代学测试和综合分析,认为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地区的旱峡—大黄沟断裂、玉门断裂、新民堡断裂和阴洼山断裂都是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晚期,一直活动至今;玉门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早期,在距今7.6ka左右和3.2ka左右发生过2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古地震),也是2002年玉门地震的发震断裂;阴洼山断裂形成于上新世晚期(3.0Ma左右),在距今19.9~21.0ka、8.6~10.0ka、4.1~5.0ka发生过3次强烈的新构造活动,也可能是1785年惠民堡(现新民堡)地震的发震断裂;但是位于近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形成时代明显晚的多,起始于中更新世晚期(0.17Ma左右),在距今28.3ka、4.4ka和1.2ka左右发生过强烈的3次新构造活动。在运动形式上,上述4条断裂均为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的逆冲推覆。在变形性质上,新民堡断裂以非地震性的蠕滑为主,其他3条断裂主要为地震性的粘滑变形。在祁连山北缘—河西走廊西段的北北东剖面上,逆冲推覆断裂表现为前展-后展复合发育模式,即形成时代最新的是位于酒西盆地中心的新民堡断裂,在酒西盆地中心以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前展式,由祁连山腹地向河西走廊盆地中心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新,而酒西盆地中心以北部分的剖面中断裂发育为后展式,即从盆地中心到盆地北缘断裂形成时代越来越老。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土壤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GC—MSD—SIM测定方法。通过乙腈超声提取,佛罗里硅土净化或直接GC—MSD—SIM方法测定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采用有机质谱离子选择模式采集数据,简化了样品处理流程。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方法的精密度为2.7~9.4%,检出限为0.005-0.007μg/g,适用于土壤中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7.
丰台—野鸡坨断裂为唐山地区主要断裂之一,西侧为鸦鸿桥凹陷,东侧为唐山凸起,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之差巨大。本文依据该断层两侧钻孔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丰台—野鸡坨断裂上下两盘PZK14和PZK20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钻孔岩石地层,及浅部光释光和14C测年结果,建立第四纪地层格架。结果表明:两孔底部“泥包砾”为新近纪沉积;PZK14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87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14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1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 m;PZK20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55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3 m,上更新统底界为36 m,无全新世地层。丰台—野鸡坨断裂活动在早更新世时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特点,活动速率由早期的5.4 cm/ka增加到13.9 cm/ka。中更新世断裂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活动速率为1.0 cm/ka。晚更新世以后,断裂重新活动,且更加剧烈,活动速率达到了54.5 cm/ka。  相似文献   
108.
据花粉分析论许家窑遗址的时代和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花粉分析,对许家窑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和古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遗址沉积期间的气候比较寒冷,气温比现今低;其时的植被面貌,为森林草原类型;遗址沉积物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109.
华北东部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变化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东部地堑构造发育特征、地震断层和震源机制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早第三纪,本区受到了北西—南东向的强烈拉张,其应力场主要受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自晚第三纪以来本区主要受北东—北东东向挤压应力场控制。其应力场主要受印度洋板块活动的影响,而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影响已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10.
贵州南部“半边街式”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勇  安琦  王敏 《地球学报》2006,27(6):570-576
贵州省南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汞、锑资源分布区。2000年由于产于上泥盆统中铅锌矿的陆续发现,贵州省地矿局启动了以铅锌资源评价和成矿规律研究为主的地质工作,目标是总结铅锌矿产出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通过三年的研究认为,该区处扬子准地台、华南褶皱带和右江造山带交汇部位,受晚古生代初期发生的陆内裂谷活动影响,产生了一个与桂中台陷相连的大型沉积凹陷区—黔南台陷沉积区,形成了巨厚碳酸盐和碎屑岩沉积,产生了与裂陷盆地边缘同沉积断层活动有关的低温成矿作用,造成了在晚泥盆纪以前的地层中汞、锑、砷、金、铅锌等矿床沿同沉积断层密集分布。本文通过矿床特征总结和矿床成因探讨,建立了准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模式,旨在为该区寻找这类矿床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