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211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0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乌拉山地区位于大青山地区西侧,变泥砂质岩石大范围出露,并有一定数量变质岩浆侵入岩存在。本文对6个变质岩浆侵入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英云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和片麻状紫苏花岗岩等4个样品的锆石U-Pb数据点沿谐和线分散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5Ga到约1.8 Ga。变质辉长岩和眼球状石英二长岩锆石U-Pb数据点在谐和线上较集中分布,n(~(207)Pb)/n(~(206)Pb)年龄从约2.0Ga到约1.8 Ga。n(~(207)Pb)/n(~(206)Pb)年龄越小的锆石域通常显示越强烈的重结晶。结合已有研究和地球化学资料,可得出如下结论。(1)乌拉山地区存在新太古代晚期(约2.5 Ga)和古元古代中晚期(约2.0 Ga)岩浆侵入岩,后者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2)乌拉山地区遭受新太古代晚期一古元古代早期和古元古代晚期两期构造热事件叠加改造。(3)乌拉山地区部分变泥砂质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大青山地区原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的"大青山表壳岩"很可能也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4)乌拉山地区和大青山具有类似或相同的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2.
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中地区中元古界"昆阳群"的地层层序是长期争议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及勘查效果,也制约着滇中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在进行《云南省区域地质志》(第二版、修编)、1:5万二街等4幅区域调查子项目工作中,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在滇中地区早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时代、重大地质事件记录、早期生命与环境协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付勇  夏鹏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7-67040017
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整合接触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上,该不整合与E—C转折期全球“大不整合”具有紧密的关系,盆地区发育的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台地区被风化地层的痕迹。现有大陆风化的地球化学证据集中于n(87Sr)/ n(86Sr)、δ13C、CIA和e??Nd(t)等,同时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也局限在少数的剖面和层段,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映该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演化特征。准确认识扬子地区E—C转折期大陆风化作用与海洋环境演变间的耦合关系,是揭示古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4.
扰动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通过对沉积底质的改造直接影响沉积物和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物质的循环、迁移和存储),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有重要的影响.遗迹化石作为底栖生物活动的载体,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演化规律,并评价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对生态系统工程产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对河南地区8个寒武系剖面的遗迹化石数据进行统计,应用现代生物学中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的概念,从功能群、阶层、生物灌溉3个方面对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寒武系第三阶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功能群类型由生物扩散型扰动者往向上/下运输者转变,阶层逐渐加深,生物灌溉越来越普及,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不断增大.鼓山阶至第十阶,遗迹化石类型及结构变化不大,生态系统工程影响值趋于稳定.这表明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至鼓山阶,底栖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行为策略发生着明显的进化与创新,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不仅开拓了重要的生态空间,而且为其他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创造了新的生境,在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5.
金希 《海洋世界》2013,(6):68-69
去到新疆,有时会在地上看到一些鹅卵石。作为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新疆,怎么会有鹅卵石?看着茫茫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你能想到在很久以前,新疆这片干旱的地区,竟然是被海洋覆盖的么?5亿年前的寒武纪,巍峨挺拔的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脉还在海洋中沉睡,塔里木盆地也没有广布的沙漠,而作为一个"塔里木海盆",成为了当时汪洋大海中海底的一部分。新疆东北和东南有两片古陆,整个塔里木海盆像一个朝西开口的大喇叭形。  相似文献   
36.
北京早古生代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资料,提出前寒武纪富铀矿床的形成与碱交代作用在空间上、成因上蕾切相关的认识,并根据碱性热水溶液的性质将前寒武纪富铀矿床分为钠交代型和钾交代型。同时,简述了两种类型矿床的主要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机理。  相似文献   
38.
花垣县李梅地区早寒武世清虚洞期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可通 《湖南地质》1989,8(3):10-16
扬子地台东南缘的花垣李梅地区,早寒武世晚期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分布广泛,表现为层数众多,剖面类型丰富,识别标志清楚,颇具特色。风暴作用强度和侵蚀力按地层层序自下而上有由弱到强的规律性变化,与本区清虚洞期陆棚浅滩化演变过程相对应。早寒武世晚期的风暴事件与本区岩相、岩性的分布,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9.
中国晚前寒武纪的宏体化石概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89,62(3):244-255
本文综述了目前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中所发现的宏体化石,从18亿年起直到6亿年左右。蓟县剖面高于庄组(14亿年)中发现Grypanta等大化石,再次证明生物演化大阶段的世界性。包括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在内的淮南生物群可能是前冰期的,也就是先伊迪卡拉期的。震旦纪晚期的西陵峡生物群,现有伊迪卡拉期的典型分子,又有丰富的蠕虫管和高级的红藻、绿藻类。蠕虫管的大量出现预告了带硬部动物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40.
The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series of the Wutai and Hutuo groups experienced regional metamorphism and thus turned into moderate-to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REE abundances an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Shizui and Taihuai Subgroup metasedimentary-volcanic rocks are typical of the Archean,whereas the Gaofan Subgroup and the Hutuo Group show post-Archean RE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Five types of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 are distinguished:(1)rightward inclined smooth curves with little REE anomaly(Eu/Eu*=0.73-0.95) and heavy REE depletion (e.g.the Late Archean metasedimentary rocks);(2)rightward inclined V-shaped curves with sharp Eu anoma-ly (Eu/Eu*=0.48-0.76) and slightly higher ∑REE (e.g.the post-Archean metasedimentary rocks);(3) rightward inclined steep curves with negative Eu anomaly(Eu/Eu*=0.73-0.76) and the lowest ∑REE (e.g.the post-Archean dolomites);(4)rightward inclined,nearly smooth curves with both positive Eu anomaly and unremarkable positive Eu anomaly(Eu/Eu*=0.95-1.25)(e.g.the meta-basic volcanic rocks);and (5) rightward inclined curves with Eu anomaly(Eu/Eu*=1.09-1.19)and heavy REE depletion(e.g.the meta-acid volcanic rocks).Strata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formed in an island-arc belt-an instable continental petrogene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