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74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60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55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阿尔泰有色金属成矿带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大量的资料,介绍了阿尔泰有色金属成矿带内在成矿带、成矿亚带,成矿区和矿田等的矿化特征,对整个阿尔泰成矿带的矿产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2.
在系统研究内蒙古东南部重要成矿带黄岗梁-乌兰浩特铜多金属成矿带地质、物化探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建立了成矿带区域综合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3.
夹皮沟金矿为百年矿山,资料丰富。经对已知矿体标高和夹皮沟金矿本区各矿体金属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矿体标高和金属量的空间分布显示了一些较明显的规律。据此认为:夹皮沟金矿按标高可分为3个成矿带。主矿带在本区东西延伸区,为有利的靶区。主矿带之下也可能存在另一个很有希望的新矿带。  相似文献   
994.
燕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地区内生金矿床分为5类(其中产于侵入岩和变质岩中的金矿床是最重要的类型),具显著的区域成矿学特征;明显分为密云-青龙和尚义-平泉南北两个金矿成矿带;内生热液成矿期主要分为4个成矿阶段;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150-200Ma)。  相似文献   
995.
土屋铜矿带是我国新发现的重要斑岩成矿带,在土屋东矿点评价中开展物探剖面测量发现土屋激电异常,异常查证导致土屋铜矿的发现,沿成放带开展大面积1:2万激电,磁法测量,发现了一系列激电异常,通过地质调查,钻探查证相继发现了延东铅矿和灵龙铜矿,在研究斑岩铜矿地质条件和东天山地区干旱景观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斑岩铜矿“三位一体”(斑岩,孔雀石化,激电异常)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6.
“三江”地区哀牢山带两类硅质岩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江”地区哀牢山带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硅质岩的产状,放射虫组合,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属于深海环境,当时为陆内裂谷;后者属于哀牢山蛇绿岩套组成单元,形成于半深海环境,表明当时哀牢山是一个小洋盆。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重力场实测资料及最新的高分辨率超高阶重力位模型IGG97LB(720阶)计算了三江地区不同场源的重力场。在分析研究了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之后,结合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得出了初步结论:(1)三江地区的康滇菱形块体内部的物质是由青藏高原下面物质向南东方向延伸来的,可见康滇菱形块体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密切;(2)康滇菱形块体的低速度层厚度大于周边地区;(3)从三江地区重力场特征及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看,地震容易发生在重力异常等值线拐弯处,特别是复杂的等值线拐弯处,更是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998.
三江地区义敦岛弧碰撞造山过程:花岗岩记录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是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带中的一个复合造山带。本文利用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29个花岗岩体的43件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了造山带花岗岩的时间坐标。初步识别出4套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即印支期弧花岗岩、燕山早期同碰撞花岗岩、燕山晚期A型花岗岩和喜马拉雅期花岗岩。据此,再造了造山带的形成过程与演化历史:印支期的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238-210Ma),形成义敦火山岩浆弧;大约自206Ma始,发生弧-陆碰撞,伴随岛弧地壳挤压收缩和剪切变形,发育同碰撞花岗岩;进入燕山晚期(138-73Ma),岛弧碰撞造山带发生造山后伸展作用,形成A型花岗岩带;喜马拉雅期发生陆内造山作用(65-15Ma),岛弧碰撞造山带出现逆冲-推覆和大规模走滑平移,伴随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的侵位和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9.
蔡发田 《矿产与地质》2001,15(5):305-310
运用“矿源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找矿理论。叙述了喜峰口-凌源成矿带金成矿条件。划分了金矿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00.
壤塘金成矿带中新近发现了闪斜煌斑岩脉,通过对其分布、产状、岩相、含金性及其与金矿床的时空关系的研究,认为煌斑岩脉与金矿床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岩浆活动不仅给金矿化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而且提供了金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