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8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196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338篇
地质学   1770篇
海洋学   418篇
天文学   1712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4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45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52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01.
Ambient seismic nois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side the Cathedral of Cologne (Germany) for assessing its frequencies of vibration and for checking whether these occur in the range where soil amplification is expected. If this is the case, damages may increase in case of an earthquake due to an increased structural response of the building. Analysis of the ratio between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s of the spectra recorded at stations located inside the building as well as the ratio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components of the spectra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inside the building and at a reference station placed in the basement of the cathedral indicated several modes of vibration. Facilitated by these results an assessment of the seismic vulnerability was attempted for a 2D ground motion scenario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02.
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模型实验,得出不等电极距情况对直立高阻薄板和低阻球体反演结果的影响:缺失电极对它正下方的ρs影响最大,而异常形态主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变化,异常体随电极缺失的位置有趋势变化,电极缺失的数目越多,异常形态变化越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反演剖面图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03.
孙中任  赵雪娟  吕长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17-219,236
通过对云山异常区的区域构造、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对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是一处值得关注的异常区,并指出异常区中的磁异常的地质起因极可能为剖析这一异常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104.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 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 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利用钻孔超声成像的图像特征进行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广胜 《物探与化探》2005,29(4):367-368,373
钻孔超声成像方法能精确地反映井壁的光滑情况, 进而判断岩石的风化发育程度, 确定风化层的厚度。阐述了钻孔超声成像的走时和振幅图像特征, 给出了1个在香港地区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6.
刘菁华  王祝文 《中国地质》2005,32(1):162-167
由于浅覆盖区的特殊地貌,给区域地质填图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依据不同岩性的磁化率和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讨论了不同填图单元地面磁法测量与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曲线关系。通过实测剖面的分析,得到大兴安岭火成岩区不同填图单元磁测异常曲线与放射性异常曲线的相关关系,从而用来快速确定浅覆盖区下填图单元边界,以减少槽探工程,减轻地质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中部重、磁场特征与地壳密度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中亚造山带中的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普遍具有正εNd值,在世界上是十分独特的。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中生代-新生代花岗岩同样具有正εNd值,并且其地壳的速度分布特征与内蒙古中部十分相似。本文通过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来研究内蒙古中部的地壳密度结构,特别是下地壳的组成,试图探讨产生正£。值花岗岩的深部地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内蒙古造山带下地壳中可能存在与美国加里福尼亚类似的洋壳物质。此外,还对重、磁异常进行了处理,以确定蛇绿岩带的延展情况。由于在西拉木伦河附近存在切割至莫霍面的深断裂,结合地表出现的蛇绿岩带,故提出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一线可能是内蒙古中部最重要的地质构造界线。  相似文献   
108.
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强  朱诚  房迎三 《沉积学报》2002,20(2):307-313
句容放牛山剖面ESR测年、粒度以及磁化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下蜀黄土作为一种受后生成土作用强烈的风尘堆积,其性状与北方黄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为由于成壤作用及次生风化作用导致粘粒含量增多。该剖面揭示出本区中更新世 5个气候暖湿期,分别是 :15 9~ 16 3ka,192ka,195~ 198ka,2 0 3~ 2 30ka与 311~ 35 0ka。其中第一个相对暖湿期不十分明显,在大致同时期的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 6阶段当中为一个小的气候回暖波动,第 2、3、4气候暖湿期可大致与西峰黄土S2古土壤层所反映的气候温暖事件相对应,可与深海氧同位素 (V2 1- 14 6孔 )第 7氧同位素阶段大致相对比。其中,前 4个温暖期可大致与老虎山下蜀黄土的标准剖面自上而下的 4个埋藏古土壤层相对应。旧石器考古发掘发现 6、7层有石器,从剖面测年资料及各环境代用指标综合分析得出,当时为暖湿的生态环境(即第 5个气候暖湿期 ),较适宜人类活动,与南京汤山猿人洞研究结果相一致。东北地区庙后山下层文化 (14 0 0~2 30ka)以大石片石器为主,文化面貌兼有华北大小两个石器系统的特征。这与该遗址发掘的石器相类似,这可能说明至少在中更新世中期长江河道应在句容以南。  相似文献   
109.
论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几何射线理论和一种考虑了积分域边缘贡献的二维稳想法,研究了三维等时线叠加反偏移中的反偏移场,反偏移加权函及反偏移孔径。结果证明,在有限孔径条件下,反偏移场的结构比已发表的结果要复杂和多。即使在最简单的条件下,反偏移场也是由反偏移信号的反偏移噪声(孔径效应)叠加而成的。而且,反偏移场的结构强烈地依赖于反偏移孔径边缘的位置。为了消除孔径效应,应采用最佳反偏移孔径和针对有限孔径的加权函数。根据定义,最佳反偏移孔径为稳相点的第一和第二Fresnel区之和。在第一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和加权函数与文献中所给出的加权函数完全一致。而在第二Fresnel区内,有限孔径加权函数为常规的加权函数与一窗函数的乘积。在反偏移孔径的边缘上,有限孔径加权函恒取零值。  相似文献   
110.
Core A9-EB2 from the eastern Bransfield Basin, Antarctic Peninsula, consists of pelagic (diatom ooze-clay couplets and bioturbated diatom ooze) and hemipelagic (bioturbated mud) sediments interbedded with turbidites (homogeneous mud and silt–clay couplets). The cyclic and laminated nature of these pelagic sediments represents alternation between the deposition of diatom-rich biogenic sediments and of terrigenous sediments. Sediment properties and geochemical data explain the contrasting lamination, with light layers being finer-grained and relatively rich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biogenic silica content. Also, the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S) variations highlight distinct features: high MS values coincide with clastic-rich sections and low MS values correspond to biogenic sections. The chronology developed for core A9-EB2 accounts for anomalous ages associated with turbidites and shows a linear sedimentation rate of approximately 87 cm/103 yr, which is supported by an accumulation rate of 80 cm/103 yr calculated from 210Pb activity. The late Holocene records clearly identify Neoglacial events of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nd Medieval Warm Period (MWP). Other unexplained climatic events comparable in duration and amplitude to the LIA and MWP events also appear in the MS record, suggesting intrinsically unstable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in the Bransfield Basin of Antarctic Peninsu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