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6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52篇
地球物理   916篇
地质学   694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几十年来诸多学者对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诸方面研究成果,综述了上游山区成水环境、中游绿洲用水环境和下游荒漠天然绿洲水成环境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通过对各种古环境代用指标的对比研究表明:在大尺度上,流域上下游表现出阶段性的一致性水环境演变趋势;在小尺度上,则表现水环境演变的时空异质性。驱动机制方面,在空间上,流域上、中、下游水环境演变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驱动作用各有侧重;在时间上,表现为不同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流域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22.
雾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系统的首次凝结,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显著富集;热带云雾林中的地形雾与降雨同时发生,且水分源于同一云团,δD、δ18O值差异较小;内陆辐射雾因部分水汽源于当地水分的再循环,过量氘和δD、δ18O值高于降雨。目前有少量研究用D、18O同位素指示雾水对植被、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作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端元混合模型的定量评价极少。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干旱区凝结水研究的重要方向;D、18O同位素与其它同位素或化学指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短间隔、高密度的长期观测和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凝结水采样器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23.
本文按不同地下水类型,从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三个方面论述了敦化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24.
在城区化过程中,由于人口快速成长且集中,随之而来的建筑物、道路等不透水面密度增加,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及破坏水文循环。为了解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长期水文量影响,建立一个适宜的城区水循环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选定台湾台北的六馆抽水站集水区进行分析,模式参数经过敏感度分析、率定与验证。采用改变不同透水铺面设置比例的方案,评估其对径流量、入渗量、蒸发散量的改变。并分析设置不同比例屋顶雨水贮集系统对地表径流量及供水量的改变。所建立的城区水循环模式是评估土地利用改变造成水文量的改变的一个有效工具,并可提供决策者做为城区土地利用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Onthespatialcharacteristicoftheshort┐termandimminentanomaliesofundergroundwaterbehaviorsbeforestrongearthquakeXUE-BINDU(杜学彬)...  相似文献   
26.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enthic foraminifers, being coupled with isotopic-geochemical data on Upper Pleistocene and Holocene sediments from the southern Bering Sea (Core GC-11; 53°31′ N, 178°51′E, water depth 3060 m), demonstrate variations in bottom water properties during the last 54 kyr. Their abundance increased to some extent during short periods corresponding to warm Dansgaard-Oeshger interstadials 14, 12, 8, and 2 of marine isotopic stages (MIS) 3 and 2. The first and second deglaciation phases separated by the Younger Dryas cooling episode are marked by significant abundance peaks of benthic foraminifers (an order magnitude higher than in the glacial period), although their share in community of benthic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s taken together decreases. Species typical of stable high-productivity areas ga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agglutinated species in the Holocene sediments is indicative of Ca ions deficiency that accelerates dissolution of carbonate tests up to their disappearance approximately 2.5–3 ka ago.  相似文献   
27.
On large, intensively engineered rivers like the Lower Missouri, the template of the physical habitat is determined by the nearly independent interaction of channel form and flow regime. We evalu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low and form by modeling four combinations of modern and historical channel form and modern and historical flow regimes. The analysis used shallow, slow water (shallow-water habitat, SWH, defined as depths between 0 and 1.5 m, and current velocities between 0 and 0.75 m/s) as an indicator of habitat that has been lost on many intensively engineered rivers and one that is thought to be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rearing of young fishes. Two-dimensional hydrodynamic models for modern and historical channels of the Lower Missouri River at Hermann, Missouri, indicat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hannels in total availability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WH. In the modern channel, SWH is maximized at extremely low flows and in overbank flows, whereas the historical channel had substantially more SWH at all discharges and SW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charge. The historical channel form produced 3–7 times the SWH area of the modern channel regardless of flow regime. The effect of flow regime is evident in increased within-year SWH variability with the natural flow regime, including significant seasonal peaks of SWH associated with spring flooding. Comparison with other reaches along the Lower Missouri River indicates that a) channel form is the dominant control of the availability of habitat even in reaches where the hydrograph is more intensively altered, and b) rehabilitation projects that move toward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 can be successful in increasing topographic diversity and thereby decreasing sensitivity of the availability of habitat to flow regime. The relative efficacy of managing flow and form in creating SWH is useful information toward achieving socially acceptable rehabilitation of the ecosystem in large river systems.  相似文献   
28.
MapGIS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及其典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云南省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例,通过对空间数据库建设中资料准备、图形矢量化、空间数据处理及文件转换四个过程的分析,总结了在进行回溯型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典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论述了在MapGIS下空间数据库建立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及经验。  相似文献   
29.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基于 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学同高科技 (如计算机技术、 3S技术等 )相结合的产物 ,是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的理想工具 ,代表了水文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从 DEM的特性出发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建模思路和模型基本结构框图。在流域离散化方面 ,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的三种单元划分方法 ;最后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问题 ,从“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河网汇流模型”三方面 ,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微结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30.
王淑英  高永胜 《水文》2003,23(5):5-9
在水分析计算中,经常涉及到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拟合,而在拟合各种特性曲线时,通常应用以实测资料与拟合曲线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作为目标函数的方法——最小二乘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所有实测点应与拟合曲线间的相对误差尽量不超过某一百分比的原则,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提出了非线性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线性相关方程的最小距离平方和法,探讨改进了传统的最小二乘法达到优化的效果。最小距离平方和法与常用的图解法相比,本法所得成果较为客观;与传统的单方向(x或y方向)最小二乘回归法相比,所求线性方程不会因坐标系的选取而改变。最后应用算例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