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0篇
  免费   1974篇
  国内免费   1370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3744篇
地质学   4693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1558篇
综合类   659篇
自然地理   38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24篇
  2011年   383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507篇
  2004年   574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21篇
  1998年   321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We report on the analysis of a ∼60-ks XMM–Newton observation of the bright, narrow emission line quasar PG1211+143. Absorption lines are seen in both European Photon Imaging Camera and Reflection Grating Spectrometer spectra corresponding to H- and He-like ions of Fe, S, Mg, Ne, O, N and C. The observed line energies indicate an ionized outflow velocity of ∼24 000 km s−1. The highest energy lines require a column density of   N H∼ 5 × 1023 cm−2  , at an ionization parameter of  log ξ∼ 3.4  . If the origin of this high-velocity outflow lies in matter being driven from the inner disc, then the flow is likely to be optically thick within a radius of ∼130 Schwarzschild radii, providing a natural explanation for the big blue bump (and strong soft X-ray) emission in PG1211+143.  相似文献   
62.
63.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4.
65.
We present observations of a sample of optically faint, hard X-ray sources of the kind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hard X-ray background. We confirm that such sources are easily detected in the near-infrared, and find that they have a featureless continuum suggesting that the active nucleus is heavily obscured. The infrared colours of the majority of the targets observed are consistent with absorbed elliptical host galaxies at z =1–2. It is likely that we are observing some of the brighter members of the important new class of X-ray type II quasars.  相似文献   
66.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7.
68.
69.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70.
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构造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资料和元-济人工地震地壳测深剖面相应地段重新解释的结果,分析了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和发震断裂。研究结果表明,7.2级地震震中位于束鹿断陷盆地南部次凹的东缘,该次凹发育在由新河断裂等4条缓倾铲形正断裂分制围限地台盖层而成的“斛”状构造块体上,块体之下的地壳中存在两条倾向相反的高角度断裂;地震与断陷主断裂及其控制的断陷盆地并非是简单的对应关系,7.2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不是单一的缓倾铲形新河断裂或其下方的高角度的F_3断裂和深部的东断裂,而是它们的组合,且高角度断裂是发震断裂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