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45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国家气象中心新一代业务中期预报模式T213L31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陈起英  姚明明  王雨 《气象》2004,30(10):16-21
T2 1 3中期数值预报系统于 2 0 0 2年 9月 1日起在国家气象中心正式业务化。作为此系统核心的T2 1 3L31全球模式与原业务模式T1 0 6L1 9相比 ,采用了一些新的数值技术 ,包括半拉格朗日时间积分方案的引入 ,采用规约格点 ,分布内存与共享内存并行相结合 ,从而在目前有限的计算机资源条件下 ,能积分高分辨率的模式。更重要的是 ,模式采用了一些更新、具有更真实物理概念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对于辐射方案、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积云对流方案、云方案、陆面过程方案都作了很大改进 ,从而克服了许多T1 0 6L1 9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明显提高了T2 1 3L31模式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32.
利用T213模式和欧洲中心模式提供的气温预报资料.再结合当日的地面气温来作第二日的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预报,预报结果客观、定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章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2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高空切变与副高配合,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发展快、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进一步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河套气旋在降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主要影响系统。说明在充分研究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内蒙古河套流域大—暴雨预报和服务的关键;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化预报结论,提高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34.
张晓玲 《西北地质》2004,37(4):39-43
为了加深对黄金带复杂断块油田进一步开发,针对该区断层复杂、储层变化大、油水关系复杂等特征,笔者综合运用岩心、分析化验及录井、测井资料,对其沉积特征、储层岩性、物性和非均质性进行详细研究。以JASON软件为平台,对含油砂体进行了追踪和预测,并在有利区提出井位部署,为该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5.
女34断块水平井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舍女寺油田女34断块是大港油区典型的低渗透块状砂岩断块油藏,由于储层严重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见效快、水淹快,并且形成油藏次生底水,作为水平井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先导试验区块,经过深入地质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又相继完钻2口水平井,同时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编制了水平井和直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混合外网调整方案,方案实施后,断块采油速度由0.6%提高到2.6%,采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开发效果显改善,实践证明水半井技术是改善低渗透非均质断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6.
议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邵济安  张履桥 《岩石学报》2004,20(3):647-654
作者研究了京西大台地区的燕山运动,初步研究表明:这里不存在强烈的挤压变形迹象和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缺乏磨拉石建造。龙门组是厚度有限的河流相沉积,九龙山组是具有弱火山活动的湖相一滨湖相沉积。在隆起带和沉降带之间侏罗系地层显著的厚度变化率、大安山一斋堂滑覆构造及其派生的髫髻山断陷盆和大量高角度滑动面理,都显示了伸展构造背景下基底断块的差异升降。髫髻山组与壳幔相互作用有关的一套火山岩显示了上述运动的深部背景。  相似文献   
37.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区位土壤侵蚀问题,从土壤生态景观及系统论出发,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使土壤侵蚀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为一不对称的断块一环组合,土壤流呈现向长江、江汉盆地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景观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首要驱动因子是大地构造背景,以房县一襄樊一广济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发展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现代气候带、降雨量、温热程度及土地利用等差异,造成了湖北省区域土壤地理、土壤生态的分异,形成湖北省土壤生态带、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宏观格局;其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深部构造陡变带两侧新构造运动强度差异、大别造山带构造强烈隆升,导致土壤侵蚀强度的西强东弱、南北强中间弱的态势;成土母岩差异性决定了土壤可蚀性的多变;空间上“土壤侵蚀内城区”分布在湖北省的周边地区,经济贫困、管理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水土流失间形成“自反馈作用”,这一现象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8.
张治雄  王肖娟  郭金强 《干旱气象》2011,(2):236-239,260
利用T6390场的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天山中部2009年5月25~26日发生的罕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700hPa、850 hPa上的辐合线、切变线和西南急流是强降水的直接影响天气系统,西南急流与冷空气的交汇形成了较强的动力辐合和水汽辐合,对强降水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降水发生在较强的能量锋区、高湿区和水汽通...  相似文献   
39.
陈元昭  俞小鼎  陈训来 《气象》2016,42(2):144-155
为了了解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50 mm)发生的环境特征,利用珠三角地区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等分析研究了近7年(2007—2013年)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环境流型、T-ln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天气流型主要有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冷(式)切变线型和热带云团型等5种;不同类型、不同季节出现的频率不同。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和北部湾低压型的大多数过程T-lnp图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整层水汽含量丰富,对流有效位能(CAPE)大致呈"瘦弱"的狭长形形态;冷(式)切变线型温湿廓线呈上干下湿分布,CAPE大致呈较"胖"的狭长形;热带云团型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CAPE形态较"胖"。850~500 hPa间温差△T_(85)都较小,一般在21~23℃,大气层结接近于湿中性层结,呈现弱的条件不稳定层结,表明大多数过程中有利于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关键点不是强对流预报中常关注的"高空冷空气的侵入",而是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地面露点一般在23~25℃,暖云厚度在4100 m以上;大多数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可降水量都在57 mm以上,其中台风型最大,其次是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热带云团型,冷(式)切变线型最小,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CAPE一般小于1500 J·kg~1,属于比较温和的CAPE值,冷(式)切变线型、热带云团型平均CAPE≥1700 J·kg~(-1);对于所有类型对流抑制能(CIN)≤50 J·kg~1;除热带云团型外,大多数过程出现了低空急流;五种流型配置下,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大多处在弱到中等的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北部湾低压型和热带云团型处在弱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冷(式)切变线型大多数过程处在中等强度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可以将流型配置方法(分型)、重大短时强降水对应的关键环境参数以及根据箱线图展示的参数范围设定适宜的阈值的方法相结合,为珠三角地区显著强降水预报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0.
复杂断块构造具有断层复杂,小断层广泛发育,断层识别难度大,储层分布及连通性复杂,地震成像不清、资料品质较差等特征。对于此类问题,常规地震资料无法满足断层解释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层EDF解释性处理技术,将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融为一体,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断层的识别能力。断层EDF解释性处理技术是利用扩散滤波和中值倾角滤波相结合的断层增强滤波方法来提高资料的信噪比,突出断层和地层的接触关系,再在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数据体上进行分频处理,选择最佳成像频带,突出识别不同规模的断层。通过在涠洲A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