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5篇
  免费   2400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测绘学   630篇
大气科学   487篇
地球物理   7650篇
地质学   3128篇
海洋学   556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84篇
自然地理   98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28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603篇
  2008年   643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646篇
  2004年   627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455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84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83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202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6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针对GPS技术在山区石油地震勘探测量中的工作方式,结合2007年度南盘江一桂中地区二维地震大剖面资料采集应用GPS的工程实例,介绍GPS技术应用的新进展。通过GPS静态测量和应用RTK技术放样物理点,从测前准备、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方面,阐述提高作业精度、有效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GPS技术在山区施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东海陆坡及邻近槽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太平洋边缘海中,东海是唯一没有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边缘海。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海底温度资料等,从沉积物来源、沉积地层厚度、烃源岩条件、沉积速率、海底温度—压力条件等方面对东海水合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冲绳海槽沉积物源丰富,沉积厚度大,且发育烃源岩地层。冲绳海槽较高的沉积速率主要分布于冲绳海槽槽底沉积中心,以及西部陆坡连接海底峡谷底部的三角洲区域。根据冲绳海槽实测的海底温度数据,整个冲绳海槽地区600m以深的范围都能够满足水合物发育的温度、压力条件。以温度梯度为30℃/km计算,冲绳海槽中水合物稳定域的最大厚度为650m。冲绳海槽盆地中普遍发育的底辟构造、背斜构造等局部构造,以及网格状断裂系统,为烃类气流体的向上及侧向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区带。根据已经发现的BSR特征来看,东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3.
由于避开了地表低降速带和风化层的影响,井间地震能够采集到高频地震信号,经过资料处理可以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速度和上行反射波成像剖面。2004~2005年,胜利油田在垦71 区块实施了8对井间地震资料采集。针对原始资料特点,研究了以层析成像、管波衰减、VSP-CDP技术和有限角度叠加成像等关键处理技术,较好地完成了该区块的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初步分析解释表明,井间地震可以识别低序级断层、小幅度构造和薄储层。  相似文献   
54.
岩溶探测中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在岩溶地区开展的工程勘察实例,运用井间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研究钻孔之间的地质剖面.在确定岩溶、裂隙、破碎带的空间位置方面所能解决的程度、适用条件、准确性等方面,表明该技术是一种数字化、高精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5.
针对目前单一工程物探方法调查浅部地质结构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弹性波法勘察中研究浅部地质结构的SH波反射勘察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勘察这2种有效手段进行联合勘探,提高其可靠性和精度,并给出了3个实例,指出了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
高精度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努力研究和须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如频率的问题,小面元高密度采集问题,加强叠前研究工作问题,及单点地震技术应用问题,从而实现高精度勘探的目的,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安全等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7.
采用GPS和全站仪联合作业的数字测图方式进行了外业快速数据采集。并利用南方CASS软件对数据进行内业成图工作,最后利用大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进行地理数据的入库,从而实现了阜新市区地理数据库的更新,此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和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借鉴到同类的地区。  相似文献   
58.
介绍乌鲁木齐市六道湾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过程中地面沉降观测站、观测线的设计方法,所需观测内容,观测方法以及所使用观测仪器的精度。在观测站、观测线设计时综合考虑老采空区变形的影响,并针对该区两个不同时段开采变形观测站布设方法分别进行了设计。其中所介绍的设计方法对其它地区类似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以1999-2004年间中国西部地区近650个GPS站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二维“高张力样条”函数内插算法获得了连续地壳形变场。结果表明,相对于稳定欧亚参考框架,中国西部现今地壳运动西强东弱,北向运动从西向东逐渐减弱,东向运动逐渐增强,青藏高原东缘及附近地区是东向运动的消减区带;主应变从西向东由压缩应变转变为拉伸应变;最大剪应变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地块及其东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地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似乎集中发生在印度板块北东向挤压欧亚板块的两条共扼带内,与地壳形变场有一定对应关系,地壳形变的高应变率区为中强地震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60.
边坡工程需要合理确定加固区与非加固区,在施工过程中,要动态调整设计方案。加固需求度方法将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与现场实际的位移监测结果结合起来,依靠专家经验知识,能够得到比较好的结果。在边坡加固需求度的基础上,引入影响权值,对某水电站右岸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出一段位移监测期内边坡各部分的加固需求程度,得到了比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