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春季水库浮游生物与鲢鳙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2 0 0 0年春季对辽宁三座大中型山谷型水库的浮游生物和鲢鳙渔获物的 4、5月二次调查发现 :( 1) . 4月 ,各水库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其鲢鳙年平均渔获量正相关 ( p<0 .10 ) ,同时发现浮游植物在各水库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无显著关系 ,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之间只有在产量较低的碧流河水库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p<0 .0 1) ;但此时三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都与水温或流速相关显著 ( p<0 .0 5 ) ;( 2 ) . 5月 ,这种现象消失 ,而发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 4月的比值与渔获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p<0 .0 1) ,浮游植物量空间分布的变异性与渔获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p<0 .0 2 ) ,浮游动物空间分布变异性与 4月的比值与渔获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 p<0 .0 7) ;而且只有在鱼产量最低的碧流河水库显示了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 (水温 )相关 ( p<0 .10 ) ;( 3) .鲢鳙肥满度和增重率显示与上述结果相对应 ,即浮游生物空间分布越不均匀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幅度越大的水库 ,鲢鳙的生长速度越快。认为 :1.鲢鳙的摄食 ,导致浮游生物的空间分布更均匀 ,而且使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受到限制 ;2 .用浮游生物空间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的变化 ,可以用来评价和指导  相似文献   
72.
对辽宁省大伙房水库(1980-1987)和柴河水库(1981-1987)的水文、理化和生物数据,与这两座库同时间的不投饵网箱养殖的鲢、鳙鱼种的生长和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7-8月的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9月与6月间的水位差等参数同鲢,鳙均重及产量相关显著,用它们来估测大体鲢、鳙的生长与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草鱼血清中一种新的凝集素免疫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8年5月-2000年3月,在浙江省杭州市采集草鱼,采用硫酸铵盐析和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从血清中分离出一种自然凝集素,对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凝集素能够识别和凝集多种不同的红细胞、细菌和酵母,具有100000g离心不沉降,不被透析,耐热、耐酸、耐碱,抗DNase、RNase、SDS和乙醚,对胰蛋白酶、糖苷酶、糖氧化剂NaIO4和β-巯基乙醇敏感等特性,是一种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为6.2的糖蛋白分子。其活性能被半乳糖、乳糖、甘露糖和N-乙酰葡糖胺所抑制,其抗原特异性不同于草鱼凝集集抗IgM,表明两者是不同的物质。草鱼凝集素显著地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能力,说明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活性因子。  相似文献   
74.
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鲫鱼肌肉中的代谢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孔雀石绿及其主要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在鲫鱼肌肉组织内的残留消除趋势。对鲫鱼以200 ng/mL浓度孔雀石绿进行药浴1 h,取肌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孔雀石绿及代谢物无色孔雀石绿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孔雀石绿代谢相对较快。代谢产物无色孔雀石绿残留时间较长,可以作为检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5.
利用老化虾塘进行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化虾塘中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adom Fabricus)与锯缘青蟹(Scyll serrata)混养试验,结果如下:斑节对虾的产量为1225kg/hm2,养成存活率为65.3%:锯缘青蟹的产量为422.5kg/hm2,存活率为40.2%;纯收入42105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6.
根据1989年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山东省20座大、中型水库鲢、鳙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将进水量、集雨区土壤肥力、总氮、总磷、硬度、电导率、化学耗氧量、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等9项标志水域鱼产力的环境条件,分成基础条件(指前二项)、化学条件和生物条件三个层次分别考查其与鲢、鳙的生长关系。提出的这三个层次都对生长有显著影响,达到或接近于强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得出的复回归模式则更表明生长与这些条件的相关高度显著。指出在像当前山东省大多数水库这样,鱼的密度显著小的情况下,鱼的生长情况可以作为概略评价水域鱼产力的一个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77.
草鱼出血病病毒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用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工厂化生产的病毒株,于1987-1989年,在浙江湖州地区采集了12个具典型草鱼出血病症状的病鱼材料,通过比较它们的毒力,对细胞的适应性,免疫原性,研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动态,细胞病变特征,毒株保存。结果表明,筛选出的ZV-8802和ZV-8909两毒株,其毒力高,免疫原性强,并能在细胞中大量增殖。应用这两株毒株制备的细胞疫苗,其免疫保护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8.
不同体重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补偿生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8周实验以确定不同体重的异育银鲫的补偿生长。按初始体重将实验鱼分为L[(8·7±0·0)g]、M[(5·3±0·1)g]和S[(3·2±0·0)g]三个规格,每个规格的鱼或在第1—2周停食,在第3—8周按饱食投喂(停食鱼)或始终按饱食投喂(对照鱼)。结果表明,第2周结束时,停食鱼体重、全鱼脂肪与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同规格的对照鱼,而全鱼灰分和水分含量高于后者。第3—8周内停食鱼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SGR)明显高于同规格对照鱼,但饲料效率与后者无明显差异。第8周结束时,停食的M鱼体重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显著差异,停食的L和S鱼体重仍明显小于同规格对照鱼,表明恢复投喂后停食的M鱼实现完全补偿,而L和S鱼为部分补偿。实验结束时停食的M鱼全鱼组成与同规格对照鱼无明显差异,但鱼躯干蛋白质含量和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内脏团蛋白质和灰分含量高于后者;停食的L鱼躯干鱼体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内脏团脂肪含量仍明显低于后者;绝食的S鱼内脏团组成与同规格的对照鱼无显著差异,但全鱼脂肪含量以及鱼躯干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79.
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经济性状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RAPD技术分析了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和兴国红鲤4个群体的遗传相似性。方正银鲫、异育银鲫和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多态位点数接近。且显著低于兴国红鲤;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特异带或特有带;方正银鲫与异育银鲫间的遗传相似性高于它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而兴国红鲤与异育银鲫间的相似性低于其与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表明:三倍体群体遗传多样性低于正常二倍体;异育银鲫准回交世代存在遗传重组;随着兴国红鲤精子刺激次数增加。后代遗传背景与方正银鲫差异越来越大,而与兴国红鲤越来越相似。精子刺激三倍体卵发育,也能将一些遗传物质整合进卵细胞核,使后代经济性状呈现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0.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4年5月-1995年7月,根据已克隆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861株cDNA的部分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PCR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GCHV-861及GCHV-873两病毒株的dsR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两对引物仅能特异地检测出GCHV-861病毒株核酸的存在,而不能对GCHV-873病毒株的核酸进行特异扩增,该方法最小可检测出0.1Pg纯化的GCHV-861病毒dsRNA;采用该方法对GCHV-861人工感染的草鱼和稀有鲫组织进行RT-PCR检测,不仅能检测到发病期显症病鱼中GCHV-861病毒的存在,还能检测发病前期及愈后无出血病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中病毒的存在;利用该方法还从本所关桥实验场出血病流行季节收集的发病草鱼体内检测出GCHV的存在,说明所设计的引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利用该法还能检测出感染病毒的组织培养细胞系GCK和CIK上清液中GCHV的存在。还建立了简易的模板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整个检测过程只需3-4h,可大大缩短检测时间。由此可见,RT-PCR技术是检测GCHV的快速、灵敏而特异的方法,发展和完善该技术对草鱼出血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