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9篇
  免费   2430篇
  国内免费   2989篇
测绘学   1621篇
大气科学   1383篇
地球物理   1969篇
地质学   7730篇
海洋学   1339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869篇
自然地理   152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51篇
  2022年   570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552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474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924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810篇
  2011年   777篇
  2010年   71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69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78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96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51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01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5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In this paper, the CO2 concentrations profile from 1.5 m depth in soil to 32 m height in atmosphere were measured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 in an alpine grassland ecosystem located in the permafrost area on the Tibetan Plateau, which revealed that CO2 concentrations varied greatly during this study period. Mean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in the atmosphere were absolutely lower than the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which resulted in CO2 emissions from the alpine steppe soil to the atmosphere.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at a depth of 1.5 m in soil while the lowest CO2 concentration occurred in the atmosphere. Mean CO2 concentrations in soil generally increased with depth. This was the compositive influence of the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s and decreasing soil pH, which induced the increasing biological activities with depth. Temporally, the CO2 concentrations at different layers in air remained a more steady state because of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t milking. Du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CO2 concentrations at surface soil interface showed symmetrical patterns, with the lowest accumulation of CO2 occurring in the late winter and the highest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growine seasons.  相似文献   
992.
五台山区构造对铁矿的控制规律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朝辉  张文亮 《地质找矿论丛》2002,17(3):191-194,202
五台山区富含铁矿资源。区域构造以多期次运动叠加的褶皱为主,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进行了改造。构造外貌总体呈“之”字型展布。区域构造以及其次级构造对矿体(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区域构造控制矿体(床)的分布,二级构造控制矿体(床)的形态,三级以下构造对矿体(床)起局部控制或改造作用。区域铁矿床亦受“之”字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3.
基于对高应力区破裂岩体回采巷道支护 10多年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首次提出了相对于主次承载区协调作用关系的关键支护技术 ,即一次强化支护技术。该支护技术不仅强调了对于高应力区破裂岩巷道支护时间的及时性 ,支护强度一次到位 ,更重要的是区别于先让后抗、二次支护的指导思想 ;同时 ,一次强化支护技术还详细明确了支护类型、支护结构以及施工工艺。该支护技术在小官庄铁矿高应力区的应用成功 ,表明该支护关键技术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94.
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基底和层序充填特性;研制了M判别图解,研究了沉积盆地的性质,认为盆地基底具有三分性,盆地层序充填具有阶段性和分区性,沉积盆地主体具有克拉通盆地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995.
高光谱图像数据变换编码压缩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三维DCT变换编码包括谱段方向的一维DCT变换和由此产生的特征值图像的二维DCT变换编码。谱段方向一维DCT变换的主要作用是去除光谱方向的数据相关性,并产生由DCT系数构成的并与各个谱段相对应的特征值图像。特征值图像的压缩由JPEG算法完成,图像的压缩比由JPEG的量化因子q控制。图像边缘特征对高光谱图像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高光谱图像的压缩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图像的边缘特征。我们设计了具有图像  相似文献   
996.
应用流体包裹体观察和激光拉曼探针等微观技术对临清坳陷东北部的德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分、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研究表明,研究区共有6种类型的包裹体:单相盐水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态CO2三相包裹体、富液态烃有机包裹体、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中富液态烃有机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0~140°C的较多.包裹体的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l-,气相成分主要为CO2、CH4以及微量的C2H6等,包裹体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在古近系和新近系中主要为未成熟-低成熟的液态烃流体活动;在古生界及部分上部层段中主要为成熟、高成熟的气态烃流体活动.根据盐水溶液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冷冻温度计算得出研究区的流体压力为10~95 MPa,其中,在烃类流体大量排出运移时期经历过压力由突破到释放的过程;初步评价了区内的油气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7.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相似文献   
998.
黔西北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位于黔西北铅锌矿集区中部,是矿集区内很具代表性的中型矿床。本文从成矿地质条件、矿化垂向变化、岩浆活动、地球物理以及与区内同类型代表性矿床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矿区深部的找矿潜力。认为该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原生铅锌矿体,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莫来石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铝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出莫来石微晶玻璃。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经1350~1550℃热处理后,制得的微晶玻璃的主晶相均为莫来石。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较高的温度下热处理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微晶玻璃的理化性能如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随热处理温度的不同而发生相应的变化。1500℃热处理2 h制得的微晶玻璃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在工程和结构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长坡矿床深部区是近年来在大厂长坡矿区深部取得了较好找矿效果的一个勘查靶区,新发现了77-1号、77-2号、75-1号、115号等多个锡多金属矿体,这些矿体均赋存于大厂断裂F1及其下盘F1-1、F3、F5组成的叠瓦状构造中,锡多金属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出,这些新发现展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文章在研究该勘查区矿床特征及叠瓦状构造控矿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井中物探、化探资料,对该区的找矿远景和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