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78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4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张辉  韩雷  何毛  等 《江苏地质》2021,45(2):150-153
岗察岩体位于秦岭、祁连、昆仑和松潘—甘孜造山带交会部位,属西秦岭成矿区,为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H、O、S同位素示踪手段对岗察岩体内江里沟、双朋西、谢坑3个矿床的成矿流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述3个矿区样品的δ18O(H2O)大部分落在岩浆水范围,因此O同位素具有岩浆水特征,推测3个矿区的流体均来自发生过脱气作用的岩浆,但成矿作用发生在浅部。研究区δ34S值集中在-3.8‰~0.9‰之间,与多数岩浆岩δ34S值的范围-5‰~5‰相近,说明3个矿床的硫均为岩浆来源,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总体δ34S江里沟>δ34S双朋西>δ34S谢坑,这种差异可能与岗察岩体岩浆演化有关。3个矿床的δ34S平均值均接近正常地幔硫的范围-1‰~1‰,暗示硫源可能有深源岩浆的参与。  相似文献   
72.
利用青海省黄南地区近54a(1960—2013年)蒸发量、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水汽压等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黄南地区蒸发量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趋势,并对黄南地区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黄南地区年平均蒸发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为蒸发量偏多阶段,80年代及后为偏少阶段;黄南地区蒸发量最大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各季蒸发量均呈减少趋势;黄南地区年蒸发量在1973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春、夏、秋、冬季分别发在1973、1975、1976和1974年;分析影响蒸发量的相关因子,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汽压和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日照时数的减小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3.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而西藏林芝又位于西藏的东南部(古称工布地区),约占西藏区域1/10的面积,平均海拔3100米,1区6县54个乡镇489个村(巴宜区、工布江达、朗县、米林、波密、墨脱、察隅)。  相似文献   
74.
各地     
《湖南地质》2012,(1):11-11
青海:煤田发现“可燃冰”为保护暂不开发 青海省副省长徐福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可燃冰的勘查与研发技术取得突破之前,不以任何方式对发现可燃冰的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三露天煤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75.
76.
青海西南部海相侏罗纪地层新认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白生海 《地质论评》1989,35(6):529-536
本文通过综合研究雀莫错等三条剖面及其中丰富的古生物资料和沉积旋同、岩石组合特征等,将青海西南部唐古拉山地区的侏罗系划分为中侏罗统雀莫错组、沱沱河组、布曲组、夏里组和上侏罗统索瓦组、扎窝茸组共六个地方性地层单位,并叙述和讨论了这些地层单位(包括部分新发现地层)的沉积特征与地质时代,还简要分析了该区侏罗纪古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77.
运用扫描电镜与能谱仪及岩相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察尔汗盐湖沉积中微量元素(Fe、Cu、In、Sc等)分布特征、赋存状态、形成方式、搬运条件、剥蚀源演变及同位素年龄测定,认为矿物的淋滤、变质及细菌作用是微量元素Fe的重要来源,热湿的气候环境是微量元素In、Sc等溶蚀、搬运、迁移的有利条件,微量元素Cu与盐湖次生氧化壳有关;通过对微量元素的分析并对其标型矿物及专属矿床和岩石成因机制的研究,表明Fe、Cu、In、Sc等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锡铁山铅锌矿床残积次生分散晕的转移,从而为确定盐湖成盐环境、建立成盐演化模式等方面的理论探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8.
关于青海唐古拉山地区风火山群的定义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冀六祥 《中国区域地质》1994,(4):374-380,373
青海省南部唐古拉山北坡白垩系风火山群,经青海省区调队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资料。通过对该地层的清理,将风火山群所包含的岩石地层组级单位的定义重新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79.
80.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n area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salt lakes are distributed. We have collected several hundred samples of natural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since 1976 and carried out researches on their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δD and δ18O values of the salt lake waters over the Plateau range from −64.1 to +12.4‰ and from −11.19 to +8.62‰, respectively.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s, ground and lake waters of various salinitie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compositions of H and O isotopes in the initial water of Qinghai Lake areδD=−55.0‰ and {ie336-1}; and those in the original water from the lakes in northern Xizang, areδD=−116.0‰ and {ie336-2}. Brines in the salt lakes are derived from rain water through prolonged circulation. Oilfield water also makes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salt lakes in the Qaidam Basin. Similar slopes of evaporation lines of water isotopes are noticed for the Qinghai Lake area and northern Xizang.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isotopes in these water bodies in an environment of middle latitude and high ele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