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61.
收集全球纪录的1947年7月29日,中国西藏朗县东南M7.7大地震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中国国家地震台网和国际地震中心 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er)的定位方法及技术重新测定。所定震中在里龙断裂带附近,经过比较分析,首选中国国家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测定结果。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其震源机制解,和当地的里龙断裂走向一致,修订的震源位置也在该断裂上,表明里龙断裂可能是其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62.
本文结合1992年01月至2012年10月国家地震台网、四川地震台网、云南地震台网及重庆地震台网的65个台站记录到的2,107个地震的17,945条P波绝对到时数据及227,701条P波相对到时数据,利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方法联合反演了昭通地区地震震源参数及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反演结果表明,地震重定位精度有了显著改进,地震在水平方向的重定位精度要高于垂直方向.在深度方向,消除了重定位前地震在5~10km间的层状分布假象,昭通地区震源深度总体大于彝良地区,且彝良地区地震随深度增加向西展布,根据余震分布特征推测地震发生在走向NNE,倾向NW的石门断裂上.反演得到的三维速度结构表明,地表速度异常与地形起伏及地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在浅层,昭通坳陷盆地表现为较大范围的低速异常,且低速异常区在盆地东北缘范围加深.彝良附近表现为高速异常带,大关附近表现为低速异常.随着深度的增加,反演得到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清晰地显示出彝良地区中下地壳介质受到北东向挤压而向上隆起,与浅部的高、低速异常区相互交错,形成介质速度构造复杂区域.重定位后的彝良ML5.7级和ML5.6级地震的震源位于隆起的高速异常区两侧的速度过渡区,其走滑兼逆冲的破裂机制与该处反演结果揭示的彝良地区下方的速度异常形成机制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3.
将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引入到地震定位中,通过多种数值试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抗噪能力.即使用于定位的台站数目较少且分布不理想,该算法通过多次反演求取平均值仍然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另外,利用多次数值试验估测的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的定位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将自适应量子遗传算法应用于山东省及邻区的地震重定位,均方根残差由重定位前的1.162s减小到重定位后的0.621s,重定位后的地震大多位于中上地壳,震源深度小于20km.通过对各剖面震源分布的分析,发现山东省及邻区地震主要受控于区域内的深大走滑断裂,且中强震多发生在高/低速异常体周围,尤以高低速异常过渡地带频发.  相似文献   
64.
1950年西藏察隅M8.6强震序列震源参数复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发生M8.6巨大地震.我们利用收集到的全球239个台站的P波资料,利用我国国家测震台网的常规定位方法和模型,对察隅M8.6强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了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的结果表明,察隅M8.6强震序列显示出不同时段的震中分区分布特征:第1阶段是前震,1950年2月23日在墨脱北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顶部发生;第2阶段是1950年8月15日─1950年8月18日,发生主震和之后3天内的余震,都分布在察隅附近,并且这些震中呈北西条带分布;第3阶段的余震是1950年8月22日─1950年9月13日,它们扩展到南部的印度和缅甸地区;第4阶段的余震是1950年9月30日─1951年4月15日,发生在西部的墨脱、错那等地.这四个分区的关联特点为顺时针旋移.重新计算后的震源机制解显示出:主震的NWW走向的节面与主震后2区内余震震中的NWW分布方向一致;序列中所有的压应力轴P和张应力轴T,都接近于水平向,其倾伏角大都小于20°;察隅主震和2区内余震的压应力轴P为近南北向,张应力轴T为近东西向;但3区和4区余震的P轴为近东西向,T轴为近南北向.反映出该强震序列中余震震源机制解的差异比较大.  相似文献   
65.
本文联合地震震相报告数据与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以及震后一个月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并结合距主震最近的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特征对巧家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重定位结果显示,巧家Ms5.0主震位于27.19°N,103.17°E,震源深...  相似文献   
66.
1980—2012年河北省及邻区测震台网地震记录,使用了河北省南部及邻区(34.0°—38.0°N,112.0°—118.0°E)63个固定地震台站和4 540个地震事件,得到27 709条P波到时数据,采用速度结构与地震位置联合反演的方法,获得研究区内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重新确定中小地震震源位置。速度结构揭示:研究区域内地壳的P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在10—25 km深度上横向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大地震基本发生在速度异常体或高低速交界区域。地震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P波走时均方根残差(RMS)从1.68 s降到0.82 s;地震呈明显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与地质构造年代具有一定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2015年4月15日15时39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9.78°N,106.34°E)发生M_S5.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本文通过收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喜马拉雅Ⅱ期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北段的34个流动台站连续观测数据,首先以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目录给出的138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采用匹配定位方法(MatchLocate)对阿拉善左旗M_S5.8地震前后(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小震进行了检测和识别,检测后给出的地震事件高达1688个,相比于台网地震目录的地震事件数目增加了10倍多.然后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tomoDD)对研究区域内阿拉善M_S5.8地震前后(2015-01-01—2015-07-31)1级以上的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重定位后的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为39.8023°N、106.4388°E,震源深度为20.597km,余震序列展布优势方向为NEE方向,且在深度方向呈近垂直分布,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结果和震源机制解分析,认为该次地震事件为一次走滑型事件,其发震断裂可能是一条近E-W向的隐伏断层.  相似文献   
68.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20日期间四川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得到7 030个重定位事件,并获得了四川长宁MS6.0地震序列较准确的空间分布,并据此计算了震后长宁震源区的平均b值,分析了地震序列的活动性;利用近震全波形拟合方法获得了主震及4次MS≥5.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获得如下主要结果:① 四川长宁余震序列呈NW?SE向分布,余震深度分布整体呈现出西深东浅的趋势,且西部地区地震的频度远远高于东部地区;② b值空间分布显示,震后长宁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挤压构造环境;③ 主震和4次震级较大余震的矩心深度均较浅,尽管均为逆冲型为主的地震事件,但破裂面走向有所差异;④ 推测主震及中强余震是长宁背斜地区既有断裂或者同震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生断层长期受到外力挤压而错断所致。   相似文献   
69.
本文基于云南地震台网数据,对2021年6月10日云南双柏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并对序列中4次M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反演,研究了双柏地震序列时空分布特征和发震构造.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双柏地震序列空间上呈NNE-SSW向优势分布,发震断层较为陡立,震源深度集中分布于5~15 km范围内,震源深度表现为南浅北深的特征.MS5.1地震后余震序列在时空上呈现出不对称的双侧发展模式,MS4.6地震前后余震沿SSW向存在往返迁移现象.反演得到的序列震源机制解类型均为走滑型,都具有与序列优势分布一致的NNE走向、高倾角SEE倾向节面.构造应力场反演表明震源区受到NNW向水平挤压和NEE向水平拉张的构造应力作用.结合重定位结果和序列震源机制分析认为,双柏地震序列与附近的楚雄—建水断裂等无关,其发震构造为一条NNE走向、SEE倾向的高倾角左旋走滑断裂,构造形成受控于川滇菱形块体SSE向整体运动产生的NNW向挤压构造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70.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利用双差方法对长宁—兴文地区2019—2020年1 948个ML≥2.0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重定位后的1 823个ML≥2.0地震事件分布显示长宁—兴文地区北区地震序列沿NW—SE方向背斜展布,而南区地震分布较分散。之后计算了四川长宁—兴文地区2019年6月17日至2020年12月31日208个ML≥3.0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后研究区内地震应力降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长宁—兴文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ML3.0—3.9地震的应力降显著升高,且ML≥4.0地震多发生在ML3.0—3.9地震的应力降高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