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LSRTM)相对于常规逆时偏移(RTM)具有分辨率更高、振幅更准确、噪音更少等优势,可以对复杂的地质构造进行有效的成像.这种迭代更新反演成像方法十分依赖目标函数的梯度质量和计算效率.当地质模型中存在强反射界面或者记录中存在折射波时,基于常规互相关成像条件(CCC)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梯度会包含很强的低频噪音,从而使反演的收敛速度和成像质量降低.为此,本文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梯度中引进了逆散射成像条件来压制这种低频噪音,并以此提出基于逆散射成像条件(ISC)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两者计算耗时基本一致,但逆散射成像条件能高效压制梯度中的低频噪音,从而使反演过程中收敛加速,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52.
本文结合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论证了开关非局部中值滤波方法对浅地层剖面数据随机噪音的处理效果,着重讨论了该方法中的目标数据块宽度、搜索数据块宽度、相似度最优的数据点数以及噪音检测的阈值等相关参数对压制随机噪声效果的影响。目标数据块的宽度与相似度最优的数据点数均需要参照搜索数据块宽度,因此该参数的选取最为重要。结果表明优选滤波参数能够有效压制随机噪声,增强同相轴连续性,提高剖面信噪比。  相似文献   
253.
声图测量技术是一种适用于近场的高精度被动定位技术,可以用来测量舰船辐射噪声源位置的空间分布。声图测量的核心算法是聚焦波束形成。算法的分辨力与阵长、信号处理频段以及目标距离有关。当阵长一定、测量区范围给定时,算法对低频声源的分辨力较差。MVDR波束形成法可较常规波束形成获得更高的分辨力,降低旁瓣。采用MVDR与聚焦波束形成相结合的方法可提高对舰船各部位辐射噪声源的分辨力。  相似文献   
254.
利用波导相位调制器产生的正弦调频脉冲进行了光谱色散平滑技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铌酸锂波导相位调制器可以容易地将DFB振荡器产生的单纵模信号展宽到0.1—1.5 nm,远场分析表明焦斑扫动规律与理论计算一致,近场分析表明SSD对近场百微米尺度的调制有显著改善.本研究为高功率激光装置束匀滑方案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55.
随着社会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震资料采集面临环境噪音的影响愈加严重。环境噪音的有效控制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最有效的措施,然而随着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和技术经济一体化的提出,高效地震采集与对错综复杂的噪音严格控制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找到地震资料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环境噪音特征及其控制措施;其次分析了不同强度环境噪音对地震资料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强度环境噪声的压制效果;最后通过不同强度环境噪音压制效果找到需要控制的环境噪音门槛值。研究表明:强度在20μV以内的环境噪音对地震资料评价影响较小,强度在40μV以内的环境噪音通过室内处理可以有效压制。  相似文献   
256.
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对海洋开发强度的增加,尤其近些年大型涉海工程的建设,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威胁。作为一项世界级的大型海洋交通工程,渤海跨海通道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至今已经历近30年的时间。为深入探讨其建设可能给海洋生态带来的风险,本文从海洋污染、水下噪音、人造光、微塑料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讨论了其可能给海洋生物的生理、行为、迁移以及海洋保护区及其周边渔业管理等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通道建设影响评估框架,以期为跨海通道建设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