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506篇
地质学   178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研究了地电短临震兆机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引潮力触发地电短临前兆模式。据此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电临震震兆特征,并以唐山7.8级大震为例,从实际观测中检出具有此模式特征的震兆(具有起潮力特征),从而验证了所提模式理论的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最后给出与此有关的地电短临预报方法。即,根据脆性岩石失稳的相对刚度比较准则,定义部分岩体刚度λ=0的状态为临震阶段,分析λ=0时起潮力引起位移的特征和规律,得出原地监测岩体刚度是否为零(进入临震阶段)的方法。因为在弹性阶段,λ为较大正值,微小的起潮力只引起微小的位移,此时的电响应甚小,通常检测不到;但随着构造力的积累,介质进入临震阶段,此时同样微小的起潮力却可引起甚大的位移(λ=0时,位移为无穷大),从而产生可检测的电响应。由于这种电响应具有与起潮力相同的周期,故可把临震电响应同各种干扰区分开,判定为临震前兆,从而建立了地电临震前兆起潮力触发模式,并可给出相应的短临预报方法。对1976年唐山7.8级强震前后震中周围地电阻率及大地电场实测资料进行谱分析,发现仅在主震前二个月至半月内,两种不同物理本质的电响应分别出现与起潮力MS波与MSf波周期相同的异常变化。这是对所提临震前兆模式和预报  相似文献   
52.
53.
人工触发闪电与降雨倾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5,14(4):406-414
根据人工触发阀电后雨量猛增的观测事实,利用一个简单的静电模式计算了闪道附近雨滴的重力碰并增长,结果指出,闪电后降雨猛增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除了要求较高的离子浓度(〉10^14/m^3)外,还取决于闪电所引起的电场变化和闪电被触发后闪道附近环境电场强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麦克斯韦方程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似稳条件下,可以用解稳恒磁场的方法计算涡旋电场。并以3个例子示明此种类比法在求解涡旋电场中的应用。所得结果与其他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55.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56.
赵伟  陆韬  张祎  李颖  周象贤 《气象科技》2020,48(3):438-442
以浙江省气象台已经业务运行多年的基于雷达数据的雷电预警产品(预警时效为60min,分辨率为1km×1km,4个预警等级)为基础,融合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和大气电场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雷电预警方法。使用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预警效果检验,结果表明:雷电预警的漏报率为31.89%,空报率为30.54%,临界成功指数为60.53%,比使用单一监测数据的雷电预警效果有所提高。由此可见,该雷电预警方法对浙江省雷电天气的预警具有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7.
应用自然电场法研究地下水流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俊业 《物探与化探》2002,26(2):140-142
讨论了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自然电场“8”字图特征,对评价输水管线等渗漏引起的环境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地闪连续电流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高时间分辨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甘肃和广东地区闪连续电流特征。结果表明:在甘肃中川地区103产次地闪中,带有连续电流的地闪有49.5%,连续电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88.9ms;在广东地区的98次地闪中有连续电流的地闪占52%,连续电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58.2ms。在这两个地区,带有连续电流最多的是有2次或3次回击的地闪,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产生它的回击和前一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T呈  相似文献   
59.
王飞  张义军  孟青  吕伟涛 《气象》2006,32(8):3-11
地闪回击电流是雷电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其测量数据的积累对于雷电防护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雷电研究人员通过矮塔、高塔直接观测,人工引雷观测和电场电流关系反衍的方法对地闪回击电流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观测资料。观测表明,负地闪首次回击电流平均为30kA,继后回击电流平均12kA。正地闪回击电流平均为35kA,有时可达几百kA。不同地区地闪回击电流平均值略有不同。高塔测量是主要的雷电流参量直接测量方法,但不同高度测量的地闪回击电流无论峰值还是波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引发闪电和自然闪电继后回击雷电流的测量结果较为一致。间接估测雷电流参数的方法随着地闪回击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主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0.
灌注桩钢筋笼的充电电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充电法是用于良导电矿体勘探的传统方法.利用良导椭球体的充电电场特征,结合模型桩试验,分析了灌注桩中钢筋笼周围的充电电场特征.结果表明在钢筋笼底边缘附近,电位曲线急剧下降,出现明显拐点,梯度曲线相应出现极小值.研究成果为检测灌注桩钢筋笼长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