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游再平 《地质通报》2001,20(1):33-38
根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新资料描述了北澜沧江紫曲流域卡贡群的代表性剖面。采用剖面对比及地质填图追索法确定的卡贡群层序自下而上为哎保那组、日阿泽弄组、玛均弄组和钟弄组。卡贡群生物群与毗邻昌都、华南地区相似,同属欧亚-北美生物大区,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52.
本实验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福建漳浦前湖湾QHP剖面进行第四纪沉积物粒度分析,并绘制出频率曲线图和概率累积曲线图,进行沉积动力的解释,综合实地观察,该剖面岩性,有孔虫、硅藻分析结果14C年代测定等实验资料,得出该剖面从下往上的演化过程:①晚更新世晚期的浅河流沉积;②晚更新世晚期的湖泊沉积;③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海岸风砂沉积.  相似文献   
53.
游再平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1):33-38,45
根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瓣资料描述了北澜沧江紫曲流域卡贡群的代表性剖面。采用剖面对比及地质填图追索法确定的卡贡群层序自下而上为哎保那组、日阿泽弄组、玛均弄组和钟弄组。卡贡群生物群与毗邻昌都、华南地区相似,同属欧亚-北美生物大区,其主体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54.
贡嗄山海螺沟冰川冰舌地段的泥石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5.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东各贡弄铜金多金属矿床工业价值巨大.矿区有燕山期和喜山期岩浆岩侵位于下三叠统马拉松多组地层中,喜山期石英二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产于斑岩体内的矿体呈筒状,产于接触带夕卡岩中的矿体呈似层状.岩石地球化学反映出岩体围岩中富集的成矿元素来自于斑岩体,接触带附近矿化元素的变化与岩石的破碎程度,蚀变强度呈正相关关系.矿床同位素分析表征了流体的深源特征,并在成矿过程中有大气水的参入.矿床为斑岩型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6.
张国英  丁书宏 《甘肃地质》2004,13(1):38-45,37
在南祁连西段清水沟南广泛分布着一套深色碎屑沉积岩系,经区域对比划归为巴龙贡噶尔组,其时代定为早志留世。该组岩石由细砂岩类—粉砂岩类—泥岩类(已变质成千枚岩岩类)组成,砂岩层中见有粒序层理、交错层理,发育水平纹理。细砂岩、粉砂岩中杂基含量高达25%~45%,指示浊流沉积特点,岩石中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层序。该组岩石沉积构造、基本层序、粒度曲线、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都反映出该组形成于海底扇区,浊积岩与深海泥岩以不同比例随机重复组合构成复理石沉积建造。  相似文献   
57.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华  唐菊兴  董树义 《矿床地质》2006,25(Z3):407-410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3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有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和/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w(NaCleq)最高为31.3%~42.2%,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流体成分以Na+、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它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它说明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岩浆热液形成的。  相似文献   
58.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中流熔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日贡玛铜钼矿床矿物中包裹体丰富、类型多样,有晶质熔体包裹体、流熔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三大类。其中,流体包裹体又分气体包裹体、液气包裹体、气液包裹体、含金属矿物或石盐子晶的气液包裹体。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在较浅的地质环境中形成的,成矿温度主要为246℃~300℃,盐度最高为31.3wt%~42.2wt%NaCl,而且其矿体均产于高盐度包裹体分布的范围内,并且流体成份以Na 、Cl-和H2O为主。在含矿斑岩的石英中发现了流熔包裹体,这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存在的直接证据,该证据说明了纳日贡玛铜钼矿床是花岗斑岩在演化过程中分异出来的,由岩浆热液形成。  相似文献   
59.
孙千千  朱伟  李明 《湖泊科学》2015,27(5):865-872
于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太湖贡湖湾及梅梁湾微囊藻的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调查,并探讨影响微囊藻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7-11月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都表现为鱼害微囊藻(Microcystis ichthyoblabe)、惠氏微囊藻(M.wesenbergii)及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顺次成为优势种的演替过程,其余时间段内以鱼害微囊藻及其它微囊藻为主.通过CCA分析环境因子与微囊藻属内各种类之间的关系,发现温度是驱动其季节演替的主要因素.两个湖湾之间及同一个湖湾内中心与岸边区域的微囊藻种属分布差异不明显.但是受到风的作用,两个湖湾中下风向位置的微囊藻细胞丰度较高.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更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向下风向位置迁移,这是因为惠氏微囊藻和铜绿微囊藻群体粒径相对较大,易于漂浮在表层而通过表层迁移聚集于下风向处.可见风引起的表层迁移是影响微囊藻群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太湖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2012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贡湖湾是无锡和苏州两市的重要水源地,随着近些年太湖水质的急速恶化,贡湖湾蓝藻暴发现象日益严重,危及饮水安全.为提供贡湖湾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于2012年开展贡湖湾水生植被野外调查.对8个断面进行为期5天的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贡湖湾水生植物20科27属34种,单子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别为优势分类群和生态型;(2)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区面积占总水域面积的45.35%,为典型半草型湖泊;(3)共有8种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其中马来眼子菜群落分布区面积和生物量最大;(4)贡湖湾水生植被总体表现出北部无水生植被分布,东部生物量高、群落及物种组成复杂,其他区域生物量小、群落组成单一的分布格局.水质恶化和插网捕鱼对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存在影响,过度清淤可能是造成北部水域裸露的原因.结合贡湖湾水生植被分布现状分析结果,建议在贡湖湾水生植被管理中要开展北部裸水区植被修复,促进湾口区域马来眼子菜群落生长,加强对"引江济太"工程上游来水和贡湖湾水质的监测,并注重外来入侵植物尤其是水盾草群落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