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349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81.
程军  张瑾 《大气科学学报》2017,40(6):769-777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the 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AMOC)由低纬输送大量热量至高纬度北大西洋海区,并通过热通量由海洋输送给大气,主导了附近区域的气候形态,并对北半球尺度的气候变化产生显著影响。本文根据CMIP5多模式多增暖情景的预估模拟结果,通过与增暖前控制试验的对比发现,全球增暖可导致该海区湍流热通量的减小,且减小的幅度随增暖强度增大,模拟结果与观测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热通量的减小存在季节差异,冬季的减小幅度远大于夏季。结合淡水扰动试验的分析表明,全球增暖下AMOC强度的减弱导致大西洋经向热输送减少,进而导致高纬度北大西洋海洋向大气的热输送减小。  相似文献   
82.
南沙群岛太平岛地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毓英 《地质论评》1948,13(Z3):333-340
绪言南海(South China Sea)为我国领海之一部,岛屿罗列’不可计数,计有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诸群岛。南沙群岛上位置,在北纬七度半至十二度之间,东经一百零九度至一百十七度之间,共包括大小岛峡  相似文献   
83.
可靠地运用于大陆研究工作实践的、理论上制定的有关含油气盆地的学说,在应用于海区时经常缺少对海底地质构造及内部地球化学机制特征应有的评估。根据我们的观点,在分析海底可能的含油气性时,具有原则性意义,该区沉积物实质性的特征是:沉积盖层的地貌构造和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84.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该区可明显地分为北部区和南部区,除CaO和Sr之外,均为南部区元素含量高于北部区,海洋化学沉积起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北部湾东北部海区污着生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涛  朱金龙 《热带海洋》1998,17(2):38-44
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在北部湾东北部离岸分别为40和3.6n mile处布设了B2,B3两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的污着生物生态特点。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域的污着生物主要为热带、亚热带海域沿岸常见种类,其中无柄蔓足类在近岸的B3站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至于远岸的B2站,不仅珍珠贝和牡蛎等双壳类软体动物的生物附着量(湿重)高于B3站。而且还有少量的茗荷Lepas anatifera、鹅茗荷L  相似文献   
86.
渤海结冰海区溢油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溢与海冰,水,大气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渤海结冰海区溢油行为数据模式,该模式模拟子结冰海区中油的输运过程,与国外有关模式相比更加重视冰场和冰速场的作用。海冰及潮流模式及采被实况检验过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87.
大亚湾大鹏澳养殖海区水化学指标的变化与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4年7月和10月,1995年1月和4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美殖海区的现场调查,统计了各水化学指标的变化范围和平均值,讨论了N/P值的季节变化;以COD,TIN,PO4^3-P和Chl-a为分析指标,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分析了该海区的营养状态,并用叶绿素法估算了养殖海区的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88.
对北部湾的北海-临高海区作了空气微生物含量考察。结果表明,测区的空气平均细菌、真菌、总菌量及真菌/总菌的百分比分别为632.3,1324.0,1956.3CFU·m-3及67.7%。数据分析显示:测区空气微生物含量呈北高、南低、中间最少的势态;近岸海区的比相邻陆区的低,海上部分的平均比环海南岛上空的稍大,比粤西海区的稍少。其昼夜变化显示出空气细菌量峰值出现在晨间,谷值在中午。真菌量的峰值出现在黄昏,谷值在上午。其状态基本上不同于北海市区的,但近似于相邻海区的。空气做生物含量与气温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果意味着空气污染近岸区重于海上区,人为活动的影响也较海上区的大。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表层沉积物与铜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1)铜离子在海水条件下与沉积物的交换吸附为一价阳离子交换;(2)不同站位的沉积物对铜离子的交换吸附能力不同;(3)铜离子在沉积物上的吸着行为存在着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90.
对现在过程的研究可为了解过去沉积环境演变信息提供重要线索。对南海南沙广阔海域23个现代表层沉积物样品总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及同位素组成(δ13CTOC和δ15N)进行测试分析,以期通过沉积有机质的现代组成分布特征为反演其历史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提供参考。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TN(5.5~7.9,平均为6.5±0.6)和δ13CTOC(–21.9‰~–18.7‰,平均为–21.0‰±0.7‰)揭示了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源贡献;δ13CTOC与TOC和TOC/T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了TOC未受明显的早期成岩作用影响,因此表层沉积物TOC可用于反映现代上层海水生产力状况。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TOC(0.32%~0.97%,平均为0.67%±0.17%)呈现明显的西-东向分布差异,高值主要位于西部前缘地带,低值主要分布在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TOC的地理分布特征表明了西南夏季风对南沙海域表层海水生产力的主要调控作用—由夏季风产生的越南上升流和湄公河陆源输入带来的高通量营养盐促进了西部前缘海域浮游植物的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