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区,人为干扰下森林的演变和发展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民旅地区稳定繁荣都起着重要影响。率项目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复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1:20万基础电子地理底图为平台,以两个时相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地面调查、社区调查.对30年来西艰版纳森林空间结构类型、动态变化等进行分析,并对该区域森林变化原阁盟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及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前,GI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但是,作为空间数据分析和处理工具,GIS缺乏进行启发式推理的能力。因此,与擅长于此的贝叶斯统计推理技术相结合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生物保护区为试验区,综合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技术建立和印度野牛生境的两个逻辑斯蒂多元回归模型:趋势表面模型和环境模型,第一个模型的自变量是位置坐标,第二个模型的自变量是一组环境因子,然后应用  相似文献   
53.
采用2010、2011年两期RapidEye遥感影像,提取澜沧江西双版纳流段河流淤积变化信息.基于像元与面向对象相结合的遥感图像增强处理方法,同时利用影像光谱和空间位置信息,提取效果较好,获得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54.
消费需求的驱动不仅带来产品的创新、新的职业产生,同时,也给特定的区域带来发展机遇。近年来,冬季严寒、雾霾、雪灾和冻雨等极端天气对欧亚影响极大。极端天气引发中老年呼吸道、心血管、消化道疾病,入院率与死亡率倍增。通过气候舒适日数分布,对中国南方11座旅游名城的避寒气候作了横向分析比较研究,得出西双版纳是中国最适合冬季避寒旅游目的地之一。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冬季北方供暖的能耗和污染等问题,剖析了西双版纳冬季避寒旅游在满足消费需求,尤其中老年避寒保健需求,发挥其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优势,结合传统旅游和跨境旅游合作机遇,科学、有效、开发、提升避寒旅游资源潜力,构建全国乃至国际冬季避寒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5.
普洱、西双版纳地区的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对2008年普洱、西双版纳区域内6个台站接收到的远震数据进行反演,得到该研究区域内台站下方的速度结构.结果表明:景谷、思茅台下方的莫霍面深度在36km左右,区域南部的孟连、澜沧、勐腊台下方的地壳厚度有轻微变薄现象,为32km,景洪台下方地壳厚度最薄,仅为30km.  相似文献   
56.
近50年西双版纳最高最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景洪逐月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4:00平均气温、02:00平均气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年西双版纳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除春季平均最高气温、14:00平均气温略呈下降趋势外,年、季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14:00平均气温、02:00平均气温等各项气温指标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08~0.544℃/10a,以冬季升幅最大;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在1978年均发生了突变,以突变点划分,前为冷期,后为暖期,突变前以平均最低气温偏低最明显,突变后以平均最低气温偏高最明显,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异常偏低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异常偏高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以2000年以来尤为明显,这与21世纪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在变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7.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物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多雾区。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考察计划。这期间雾过程每天都很有规律地出现。本文分析了雾的宏观结构特征,研究了雾生消的物理过程。结果发现,西双版纳谷地雾首先形成于低空,并且具有双层结构,及地后则在垂直方向突然增长,使雾层爆发性增厚。文中对植被在雾生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58.
黄河同样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她依依不舍地在清水湾处绕出一个"之"字形的水湾,然后回眸顾盼,向东流去。如果你到了这里,便到了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的边缘地带,积石峡的入口处。然而,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却有着她诸多的不同,我们先从积石峡说起——  相似文献   
59.
鸟类与环境变迁关系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涉及的是将鸟类研究作为一种手段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西双版纳勐仑地区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以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种趋于减少,不同生态对策的鸟类情况各异。k-对策者受害最大,而极端r-对策鸟种在人为影响的环境中能获得优势地位。研究表明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全面考虑,西双版纳地区特别要着重保护好热带原生林。改善人工林层次结构,建立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可起到较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并能维持更多生物种类,发挥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60.
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特点及西双版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澜湄次区域的旅游合作是由政府高层问的经济合作促成的,通过对澜湄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旅游产品出现边境游成熟、纵深游起步、水上游以分段游为主的特征,并且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旅游贸易出现不对等的现象,各个旅游中心城市竞争激烈,在各个因素中,政治环境是影响区域竞争与合作的根本性因素。区域旅游合作既给西双版纳旅游发展带来第二次飞跃的机会,但同时也面临被边缘化、过境化的威胁,针对目前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西双版纳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