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52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其营养盐的输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硝酸盐和硅酸盐的平面分布特征,研究得出,除冬季外,长江冲淡水中的营养盐同时向两个方向输送,一、向北或东北输入南黄海西南部;二、向南或东南输入东海。据此提出“长江冲淡水双向扩展”的观点,即长江冲淡水先顺河口走向朝东南方向流动,到达口门处分成两部分(冬季除外),一部分穿过杭州湾口及舟山群岛一带沿岸南下,或自长江口向东南方向扩展;另一部分则左转向北或东北,进入南黄海西南部。南、北两股冲淡水的水量大小及其比例,因不同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82.
建立了太湖梁梁湾三维营养盐浓度扩散模型,研究了三维潮流的作用下,营养盐随风场的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当梁溪河和闾江口两个污染源同时存在时,西北风最有利于营养盐浓度的扩散,顺着风向形成了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污染带;而东南风却最不利于营养盐浓度的扩散,使得污染范围仅局限于污染附近。  相似文献   
83.
于1995年3月--1996年1月,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研究了中肋骨条菏和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速率,以及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ichaelis-Menton方程处理,求得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61μmol/L和0.48μmol/L,吸收硝酸半饱和常数分别为7.8μmol/L和6.0μmol/L,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  相似文献   
84.
大亚湾养殖水域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998年5月10日和11日分别在大亚湾的大鹏澳和澳头养殖水域现场调查,分析了底层海水、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的含量和磷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大亚湾养殖水域NH,HPO和H4SiO4含量从大至小为:间隙水,上覆水,底层海水;NO和NO含量变化不大。估算了沉积物一海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NH,NO,NO,HPO,H4SiO4平均通量分别为302.0,-0.06,-1.82,2.53,47.96μmol·(m2·d)-1。水体和沉积物中磷的主要化学形态分别为DOP(占TP的54%)和无机态(占总态的60%)。大亚湾养殖水域浮游生物生长由磷控制。沉积物间隙水中NO,NO,HPO,H4SiO4的浓度垂直分布变化不大,而NH的浓度垂直分布呈指数下降特征。  相似文献   
85.
中国湖泊营养类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对我国130余个主要湖泊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处于协调营养型湖泊116个,占调查湖泊数量87.9%,占调查湖泊面积的96.0%;非协调营养型湖泊16个,占调查湖泊数量12.1%,占调查湖泊面积的4.0%;在协调营养型湖泊中,影响湖泊资料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是;富营养化问题;非协调营养型湖泊中,主要是超营养化和盐碱化问题,它们有的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湖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  相似文献   
86.
湖泊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营养盐负荷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太湖梅梁湾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利用沉积物再悬浮发生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太湖夏季常规风情下底泥疏浚对沉积物再悬浮及上覆水营养盐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的风情扰动过程结束时(5 h),扰动过程未疏浚与疏浚处理水柱总悬浮颗粒物(TSS)含量变化差异显著,未疏浚对照水柱TSS含量是初始值的7.7倍,而疏浚水柱TSS在第2 h达到峰值,为初始值的3.8倍;未疏浚水柱TSS含量沉降过程最初1 h迅速降低了84.0%,而疏浚水柱TSS含量在沉降3 h后趋于平衡.伴随着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疏浚与未疏浚对照水柱中TP含量均在第5 h达到最大,分别增加负荷78.6和92.2 mg/m2.就短时效而言,底泥疏浚后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显著受到抑制,并能够显著地减小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溶解性磷酸盐的释放;但对水柱中总磷、总氮、铵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7.
文章依据2018 年8月、10月及2019年4月、6月庙岛群岛海域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不同月份DIN、PO4-P、SiO3-Si的平面分布及限制特征。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海域DIN浓度范围为0.82~95.14 μmol/L,平均值为5.27 μmol/L,在2018年8月最高;PO4-P浓度范围为未检出至2.12 μmol/L,平均值为0.19 μmol/L,在2018年10月最高;SiO3-Si浓度范围为0.25~48.93 μmol/L,平均值为5.38 μmol/L,在2018年8月最高;总体而言,庙岛群岛海域夏季营养盐浓度较高,春季营养盐相对匮乏。庙岛群岛海域2018年8月、10月和2019年6月为PO4-P限制,2019年4月为SiO3-Si和PO4-P限制;PO4-P限制使海域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一定影响;SiO3-Si浓度低不利于硅藻生长,从而间接助长甲藻繁殖,因而庙岛群岛海域春季易引发赤潮。  相似文献   
88.
江西省万安水库对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江西省万安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9年丰、枯水期对水库进行了人库、出库水样采集,研究了万安水库对氮、磷营养盐的滞留效应.结果表明,万安水库对氮、磷营养盐存在显著滞留作用.DIN浓度和输送通量整体均表现为入库>出库,受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影响.不同时期DIN的滞留情况整体表现为枯水期<丰水期;TP浓度和输送通量整...  相似文献   
89.
在滇池福保湾不同区域应用Peeper(渗析膜式)技术,分析了底泥间隙水NH4 -N、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和近表层10cm内底泥的微生物活性(FD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H4 -N和Po43--p浓度自上覆水向下层间隙水呈先升后降趋势,反映它们有自间隙水向上覆水扩散的潜在危害;底泥有机质(Loss-on-Ignion,LOI)、APA和FDA活性也有从表层底泥向下层逐步降低的趋势.在空问分布上,Po43--p浓度变化为河口区>湾心区>西部沿岸区>东部沿岸区,与沉积物中LOI、APA和FDA活性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间隙水NH4 6-N浓度与表层10cm内底泥的APA和FDA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α=0.01).Po43--p浓度与底泥APA和FDA活性具有负相关性.但相关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90.
渤海冬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对渤海进行的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的基础上,分析渤海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各海区营养盐的结构以及营养盐和叶绿素a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营养盐的浓度高于夏季,硅酸盐有明显的垂向结构,40多年来渤海中部硝酸盐呈现增加趋势;莱州湾浮游植物生长处于磷限制,其它海区处于氮限制;冬季叶绿素a的浓度也高于夏季,叶绿素a的季节差异可能与夏季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大量摄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