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ngth of the solar cycle, a good indicator of long-term change in solar activity, and natural disasters (drought, flood,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8 year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length of solar cycle may be a useful indicator for drought/flood and strong earthquakes. When the solar activity strengthens, we see the length of the solar cycle shorten and more floods occur in South China and frequent strong earthquakes happen in the Tibetan Plateau,but the droughts in East China as well as the strong earthquakes in Taiwan and at the western boundary of China are very few. The opposite frequencies occur when the solar activity weakens. The curr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olar activity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mate extremes and behavior in the lithosphere.  相似文献   
62.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及其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开发。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模块及决策支持模块,它们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在GIS平台上成为一体化系统,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地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3.
在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世界气象日“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3月23日区气象局、气象学会召开了座谈会,自治区人大副主任、科协副主席、地震局副局长及自治区政协、水利厅、农业厅、民政厅的领导及区局领导、机关及直属单位的领导、专家等,共60多人参加。座谈会由区局纪检书记赵明主持,史玉光局长做主题报告,向与会者介绍了世界气象日的来历、选择“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意义、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造成的损失以及预防灾害…  相似文献   
64.
程也 《气象科技》2006,34(4):357-357
2006年5月23~24日,大约90名来自联合国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战略机构(UN/ISDR:United Nations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相关的18个单位的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专家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多灾害预警系统”讨论会。讨论会由联合国发展规划署(UNDP)、ISDR、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研讨会的目的是,从在国际、区域、国家层面上统一与协调,对旨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预警系统卓有成效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65.
周、秦、汉、唐时期,关中农业较为发达,为多个王朝建都之地。京师之地的粮食问题十分重要,汉代以后屡屡出现粮食紧张局面,其原因除移民、战乱等因素外,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发现,周、秦、汉、唐时期,关中的粮食在秦以前基本自给,两汉、魏晋以后依赖关东趋于明显,隋唐时期关中粮食所需则自产自给和漕运并重。这一演变过程,与关中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有着紧密联系。随着西汉以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垦殖活动的日益加剧,关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期间的中央政府不断采取扩大农业垦殖、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漕运等手段,以解决京师用粮。  相似文献   
6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全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介绍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内外防灾减灾领域科技支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增强我国防灾减灾领域科技应用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7.
《气象软科学》2006,(2):1-8
《大众科技报》报道: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寸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是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应对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若干意见》这“三个应对”、“三个保障”、“三个迫切需要”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68.
卷首语     
《青海气象》2007,(F06):1-1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为严重的10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每年因雷电引起的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程度的不断提高,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温家宝总理于2006年7月3日作出“提醒各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9.
2007年1—6月,江西省自然灾害总体发生程度略轻于常年同期。受天气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全省自然灾害主要以暴雨洪涝、雷电、风雹、山体滑坡、泥石流为主,低温冻害和大雾等也有发生。全省先后遭遇5次强降雨袭击,呈现历时短、强度大、对流性强的特点,造成的损失较重。雷击灾害损失严重,死亡75人。  相似文献   
70.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自然灾害属性、特点和应急特点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应注重和加强的工作,即: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是起点和首选策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主线;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全民应急意识是有效应急的重要资源;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是自然灾害应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