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414篇
海洋学   393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08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镉(Cd)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了解Cd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四川省成都平原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稻土剖面中不同形态Cd分布特征为例,探讨成土过程中不同形态Cd的迁移转化影响因素及其生态危害性。结果表明:总量Cd、离子交换态Cd和碳酸盐Cd均表现出表层富集,深层含量稳定的特征;岷江流域和沱江流域水稻土Cd含量的背景值分别为0.147,0.215mg·kg-1。外源输入耕层土壤中Cd主要为活动态,其增加量占Cd总量增加量的60.71%~90.52%,向下垂向迁移能力非常弱。成土过程随着土壤中Cd总量增加,稳定态Cd含量显著增加,而活动态Cd含量明显降低。土壤的pH值主要对碳酸盐态Cd含量有影响,pH值越大,其含量越高;随着土壤成熟度增高,粉粒和粘粒含量增加的同时,残渣态Cd含量显著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含量显著增高。耕层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系数高达0.59~0.65,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农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22.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展开,公路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渐突出,已经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依据,从公路建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分析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并考虑环境保护工程带来的正面效应,兼顾环保工程建设费用,探索建立公路建设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其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3.
北京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丛源  郑萍  陈岳龙  侯青叶 《地质通报》2008,27(5):681-688
2005-2006年期间,分别采集了北京农田生态系统的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和化肥3种外源输入的样品,共计63件。3种来源样品的年输入通量的定量计算和对比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输入途径的重金属元素的年输入通量差异较大,研究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输入途径是大气干湿沉降。如果不考虑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源输出量,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50年后怀柔和大兴地区表层土壤中cd的含量可突破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碱性土壤的二级标准。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他地区的外源输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引起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4.
从系统物质循环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生产和消费模式耗用了大量资源,产生太多的废弃物,破坏了复合系统正常的物质代谢。提出系统调节,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包括控制人口增长,适度消费;调整复合系统生产链的数量结构和比例关系;建立协调的结构网络关系,构建循环型社会。  相似文献   
25.
Acidification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primary chemical stress factors that impact on freshwater ecosystems. In unpolluted freshwater systems, the primary controls on the degree of acidification are factors such as the geological substrate of the catchment area,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acids secreted by vegetation in the river system, and equilibrium exchange of carbon dioxide with the atmosphere. Anthropogenic factors that can impact on the degree of acidification of freshwater systems include agricultural, mining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either through direct runoff into river systems or through deposition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from these sources. The capacity factors alkalinity and acidity, which represent the acid- and base-neutralizing capacity (ANC and BCN) of an aqueous system, have been used as more reliable measures of the acidic character of freshwater systems than pH. Unlike pH, ANC and BNC are not affected by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refore, ANC has been employed as a predictor of biological status in critical load assessments. Freshwater systems with ANC's eq/L isμeq/L are considered sensitive to acidification, ANC=0 μbelow 150 commonly used as the predictor for fish species such as trout in lakes, and an eq/L as more realistic for streams. Acid-neutralizing capacity μANC value of 40 (ANC) can be determined by titration with a strong acid to a preselected equivalence point. Alternatively, it can be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se cations ([BC]) and strong acid anions ([SAA]): ANC=[BC]- [SAA]=[Ca^2+]+[Mg^2+]+[Na^+]+[K^+]-[SO4^2-]-[NO3^-]-[Cl^-] To date, there has been no attempt to establish the ANC of South Africa's freshwater ecosystems or variability therein, despite the fact that long-term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exist for all the parameters needed to calc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equations. As a resul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of freshwater ecosystems in South Africa and biodiversity factors, such as fish status, is unknown. Results of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country-wide scale) evaluation of the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of river systems in South Africa will be presented. Long-term monitor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Water Affairs and Forestry (DWAF) from most of South Africa's river system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geographic and temporal variabilities in AN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rg and Breede River systems are most susceptible to acidification, and that geological substrate appears to explain most of the geographic variabilities observed.  相似文献   
26.
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热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滨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和强烈干扰,导致该系统严重受损和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其退化及生态恢复的研究热点涉及该系统的演化与机制、对外来种入侵的响应与生态控制、退化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及其保护与利用平衡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上述热点研究的进展,有利于把握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借鉴最新研究方法和经验,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7.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养分动态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草复合经营模式在目前的退耕还林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林草复合模式的林与草之间的营养元素关系,通过对不同林草养分的研究得出林木、草、土壤之间的养分动态关系,对矿质养分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合理搭配林草提供重要依据,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模式。模式Ⅰ在退耕还林初期,土壤养分供给氮素虽未亏缺,但从三者问的消长关系看出:氮磷素供应并不富足,特别是水解性氮。土壤交换性钙供应不足,引起杉木与黑麦草对钙质竞争。而土壤全钙含量很高,钙质向交换性钙转化的速度缓慢。模式Ⅱ与模式Ⅰ得到相似结果,所以在这两种模式中应加强人为管理,在退耕初期应适当增施氮磷钙肥,辅以土壤结构改良,加速土壤养分向植物可利用态转化。模式Ⅲ牛鞭草的生物量极高,磷、钙索相对缺乏。由于牛鞭草被不断的采割用于牲畜的饲料,对该模式中必须进行一定养分的输入,以保持杂交竹与牛鞭草这一林草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28.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利用RS和G IS技术,以土壤含水量为基础因子,对青藏高原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以直接的货币形式反映出青藏高原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大小。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1)由于草地类型分布面积、单位面积保持量的影响,各种类型草地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贡献率有较大差异,按照大小依次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荒漠类、高寒草甸草原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2)草地对土壤水分保持量及其价值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变化过程;(3)由于各种草地类型所处地理区域不同、草地本身各种自然特点和整体生态功能的不同,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应该说,由于青藏高原地域、地理和独特气候等原因所致,本文计算得出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具体数值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强大及其在生长季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性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这是一种在区域尺度上揭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动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尝试,这也是对动态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9.
30.
《干旱区地理》2006,29(4):475-475
2006年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夔教授一行五人莅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