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湘东南地区晚奥陶世笔石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划分回顾 湖南的奥陶一志留纪地层划分,随沉积相区的不同,岩石地层的划分标志不同.总体上,湘中-湘西地区晚奥陶-志留纪地层为稳定型沉积,晚奥陶世为黑色笔石页岩相,志留纪为细碎屑岩相.而湘东南区,则完全是一套类复理石建造,为泥质砂质粉砂岩、石英杂砂岩夹黑色板岩组合,在1:20万区调过程中,基本上未获得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笔石和其它化石.其划分多以湘中地区硅质岩层为标志,将上覆的类复理石建造全归属为志留纪或晚奥陶-早志留纪.  相似文献   
142.
刘婧茹  李英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2023,(4):1024-1038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  相似文献   
143.
张禹森  董春 《测绘科学》2023,(8):153-162
针对多维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关系,该文基于1990—2020年藏东南地区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估算藏东南地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藏东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占比46%)和林地(占比37%)为主;近30年藏东南地区碳储量整体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共增加1.39%,林地、草地和永久冰川及积雪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是藏东南地区碳储量时空演变的主要贡献者。林地增加是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藏东南地区适宜林地生长的区位为中海拔缓坡中坡且地形位指数在0.02~1.25区域。此研究可为提升区域碳汇能力,进行合理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