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3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25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榕 《海洋预报》2005,22(2):77-82
本文综述了2003年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并对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量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常年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从而找出200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旋转主分量分析及最大熵谱检验方法,对1950~1979年间COADS全球月平均海表水温资料间隔10个经、纬度网格点的读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前19项旋转主分量的高荷载中心区域,大多与大尺度洋流及海气相互作用的海温关键区相对应;其中前16项高荷载中心区,都集中在热带和北半球海域;各高荷载区海温异常指数的时间演变特点是:在热带海洋以Ei Nino周期为主;在北太平洋及南半球海域,主要表现为两年以内、时间尺度不等的准周期性振荡;而北大西洋30年来持续降温占据优势,与60年代气候跃变的对应关系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孙彭龄 《海洋预报》1991,8(1):25-29
本文主要通过对海温异常的埃尔-尼诺年反埃尔-尼诺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的分析,发现在反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频次高,生成位置比常年分布范围大,位置偏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多。在埃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发生的频次低,发生区位置比常年偏东、偏南,影响或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比常年少。  相似文献   
14.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海南岛南岸古珊瑚后报海温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南是研究古珊瑚后报古海温的理想场所之一。根据近海现今海温与珊瑚生长率季节变化的特点,指出开展古珊瑚地化指标后报海面温度(SST)研究时,应尽可能采用先进取样技术进行小样品取样,应开展珊瑚生长模式研究,注意SST变化中数年平均值与气候平均值的差值范围,建议重视近数在年冬季SST后报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中国近海13个海洋站1959年~2003年逐日日平均海表温度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分析,结合中国近海多年逐日天气实况,研究了中国近海水温的短时(1d)、过程、旬、月、年际变率以及海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影响中国近海各时间尺度水温变化的天气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与南海海温长期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华北地区7个站与17个站1951-1997年夏季(6,7,8月)降雨量与气候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用北京、天津、邢台、烟台、郑州、太原和济南等7个站可代表该地区夏季降雨量与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过去47a该地区依次经历了湿凉、湿热、湿凉、干热、湿热几个时期,降雨量的长期变化与南海前冬(1-2月)海温成负相关。前冬南海海温偏高,意味着初夏南海地区大气对流低频振动偏弱,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晚,西南季风较弱,夏季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华北地区大气低层北风加强,华北地区夏季少雨,前冬南海海温偏低时情况则相反,考虑冬季(1-2月)南海南温和7-8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纬度)的影响用均生函数建模,试验结果与用子波变换重构方法考虑华北地区夏季降雨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二者相吻合,预测试验结果与过去3a的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的海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北海分局1976-1999年的断面观测资料,用Visual Foxpro 5.0建立数据库。并用本数据库表层、底层、断面海温计算及分析图产品,分析了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海温的分布特征,并获取了一些较新的有关厄尔尼诺事件与黄海海温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冬季表层等温线分布密集,研究海域由黄海暖舌、北部结冰区、胶东半岛南部弱冷舌几个系统组成,底层海温分布与表层一致,黄海中部断面呈上下均匀一致的温度分布。夏季表层等温线分布稀疏,底层冷水团发展最强,黄海中部断面有强温跃层出现;各年黄海海温垂直分布场对厄尔尼诺年及尔尼诺年有较显著响应,其程度以准高温均匀层及温跃层较明显,深层无明显响应。即:厄尔尼诺年的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小,温跃层明显向表层突起,而反厄尔尼诺年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大,温跃层较平缓。  相似文献   
19.
东亚南亚夏季降水对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洪蕾  张铭 《气象科学》2005,25(4):331-337
利用IAP AGCM-Ⅱ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6~8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4月该海温呈正异常时,中南半岛和我国东部降水将明显偏多,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少;而该海温呈负异常时,则我国华中和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多;对以上海温异常最敏感处为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附近地区,其中前者降水与该海温异常呈正相关,后者则呈负相关;该海温异常还会在中高纬地区激发出强迫波列。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 2001年 4月春季大旱气候为背景 ,重点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和 500 ,100hPa 3层不同高度环流特征 ,并综合分析太阳黑子活动、ENSO循环等多种物理因子 ,初步得出了辽宁 2001年春季气候异常的物理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