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34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1232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68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刚  李平 《地下水》2008,30(1):51-51
分析了大汶河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地下水超采导致漏斗区面积扩大,地面沉陷、房屋斑裂,机井大量报废,设备不断更新,浅层地下水水质污染不断加剧等。提出了治理对策,必须对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科学开采,落实水法律、法规,依法治水,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2.
太湖入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O3提取磷(O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23.
南堡凹陷周边古生界油气藏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入分析南堡凹陷周边地区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机理,笔者通过对区内碳酸盐岩的薄片鉴定、化学分析、烃源岩分析、物性分析、铸体压汞等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岩不具备生油能力,其油源为南堡凹陷古近系生油岩,且古近系生油岩生油母质较好、成熟度高、厚度大;碳酸盐岩基质孔隙度差,晶间孔欠发育,早期裂缝基本被充填完全,晚期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空间;岩溶发育垂向分带不明显,溶蚀孔洞孤立且连通性差;区内主要发育有4类盖层,且储盖组合良好,发育有不整合油藏和构造块状油藏两种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24.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相似文献   
25.
黄河的历史变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玉珍 《古地理学报》2008,10(4):435-438
黄河的孕育和发展,为华夏文明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地理环境。本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历史上黄河下游5大流路改道的原因及其与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指出当前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认为只有保障包括黄河生命在内的自然支撑能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平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水体中呈溶解态和悬浮物结合态的元素活动性强,具有生态环境意义,查明其入海通量是当前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重要任务。通过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河流水体悬浮物的浓度及其矿物、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从沿海经济带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实际需要出发,拟定了开展中国主要入海河流水溶态和悬浮物结合态元素入海通量调查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7.
一种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绘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的自动绘制是地图制图研究中的常见问题,在分析和总结现有单线河流渐变符号绘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缓冲区技术的渐变线绘制方法,详细论述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自动绘制单线河流渐变符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陕西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友宁  张江华 《地质通报》2008,27(8):1263-1671
通过对潼关金矿区太峪河和太峪水库底泥中重金属元素总量的调查,探讨了金矿开发活动中重金属元素对河流底泥的污染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除As外,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尾矿渣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一致,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尾矿渣,但又明显高于尾矿渣。在同一地点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平均高出河水中的1048.61~666030.08倍,呈显著富集。以邻近地区不受工矿活动影响的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值作为评价参比值,太峪河底泥受到了Hg、Pb、Cd、Cu、Zn元素的极度污染,单项污染超标倍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Hg、Pb、Cd平均污染超标倍数达366.90、217.42和149.97,是底泥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河流底泥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污染指数高达278.97,表明河流的复合污染亦呈极度状态。太峪河底泥受重金属元素极度污染的现实提示,矿区的环境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9.
太湖人湖河道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和营养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太湖入湖河道的营养状况,研究了太湖西部河流沉积物生物利用磷的组成与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沉积物中营养元素较高,南部较低;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NaHC03提取磷(0L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其中AAP是重要的生物利用磷,AAP的比例越高,富营养化程度越高。AAP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在不同区域河道有所不同,北部河道与总氮(TN)、总磷(TP)相关性较好,中部和南部河道与沉积物有机质总量(TOM)相关性较好。沉积物的生物利用磷受不同污染源影响较大。对比河道沉积物与湖泊沉积物的特征,发现湖泊沉积物中生物利用磷(BAP)/总磷(TP)、藻类可利用磷(AAP)/总磷(TP)都高于河道沉积物,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磷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相似文献   
30.
220 ka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磁化率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一致性。控制本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冰量变化及太阳辐射影响的东亚季风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