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78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该文以绘制贵州省等值线雨量图为例,着重介绍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区域图和在底图上绘制等值线图的方法,展示用Delphi7.0编程语言调用Surfer8.0的绘图函数,实现Surfer8.0与Delphi7.0之间的API自动化接口,从而实现区域等值线图的程序化输出。  相似文献   
102.
按照最新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V1.0)格式规定,建立SQLServer数据库,实现地面自动站逐时气象要素入库、Web显示、查询及Excel报表输出等功能。入库功能的实现基于C/S工作模式,使用VB编程语言,定时读取,后台自动运行,具有按月补调功能。前端Web显示查询及Excel报表输出部分的实现,主要基于B/S工作模式,使用ASP架构、VBScript脚本语言、SQLServer数据库等技术,少部分功能使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地面自动站逐时气象要素的Web共享实现,对于气象业务、服务及管理等部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利用2009年3月-2010年3月大同国家基准气候站20m气象梯度塔的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的观测资料及PM10质量浓度数据、气溶胶散射系数数据,分析大同地区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在沙尘暴、扬沙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较大,浮尘较小。气温在沙尘暴期间受冷空气的影响迅速减小,而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长短波辐射的强弱和沙尘气溶胶的辐射强迫。相对湿度在沙尘暴期间基本上呈递增态势,结束后比发生前相对湿度增大,在扬沙和浮尘天气条件下,相对湿度与温度完全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且相对湿度均较小。PM10质量浓度在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条件下依次递减。沙尘暴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04.
侯灵  姚展予 《大气科学》2012,36(4):686-696
部分气象要素在某些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周循环特征,其位相和尺度因时因地而异.利用1980~2009年环北京地区地面常规观测气象要素资料、空气污染指数资料(简称API)及NCEP/DOE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环北京地区API、降水及多种气象要素的周变化特征,并对气溶胶影响降水的可能机制做了初步证明.分析表明:API表现出明显...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常规分析资料、雷达产品和太原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出现在太原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①高空冷涡和中低空暖湿气团配置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②雷达回波的形状、结构、VIL均显示出强对流特征,速度辐合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相对应,垂直方向存在强烈的风切变。③逐小时变温场显示出冷空气入侵路径、强度,负变温中心未来成为强对流天气区。④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强对流发生的触发机制,逐小时变压场的负中心与随后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区有效对应。⑤对流发生前,单站气象要素出现显著的不连续变化,气压和湿度呈同位相变化,与气温变化则反位相,3者在对流发生前1h同步出现谷(峰)值,灾害天气出现在之后的要素陡升(降)时段内。  相似文献   
106.
107.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站2006年4月10日一次强沙尘暴前后连续5天地面、土壤中、以及80 m高塔站梯度观测系统的各气象要素资料,详细地分析了该沙尘暴前后不同沙尘天气日各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是南疆气温持续回暖、热低压强烈发展、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的一次南疆东灌型强沙尘暴过程.温、湿廓线在沙尘暴过境时,因强湍流交换,整个近地层大气基本上处于中性层结,沙尘暴日为降温增湿的过程;沙尘暴日前后大气层结发生了转变,破坏了晴天正常的逆温、逆湿结构.风速廓线在沙尘暴日满足对数律关系,而在沙尘暴日前后的天气里,风速较小,规律性差.沙尘暴过境时0O cm和5 cm地温变化趋势与1.5 m气温相似,过境前1.5 m气温比5 cm地温达到峰值的时间约提前1~2 h,过境后反而又滞后1~2 h.  相似文献   
108.
根据北京市观象台1971~2007年"数九"时节的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京"数九"时节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北京的寒冷阶段在"三九"至"五九",这期间在"三九"末到"四九"初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维持在最低值-3.8℃,各"九"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8.3℃,出现在"五九"的第1天;各"九"平均气温的最低值是-3.5℃,出现在"三九",因此,最冷的时段是"三九";"数九"时节81天的平均气温在70~90年代变暖较快,其增温幅度为1.25℃·(10 a)~(-1);各"九"平均气温随年代顺序变化亦属变暖趋势,"五九"的变暖幅度最大,达到1.38℃·(10 a)~(-1).  相似文献   
109.
南疆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廓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塔中80m观测塔梯度系统采集的2006年8月、10月和2007年1月、4月的风、温度、湿度资料,结合气象站的同步气象资料,对南疆沙漠腹地近地层四季的晴天平均风速、温度、湿度廓线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晴天平均风速白天随高度升高增加缓慢,夜间较快,低层风速白天比夜间大,高层则白天比夜间小,春夏季风速较大;四季平均温度廓线表现为夜间辐射型、早上过渡型、白天日射型和傍晚过渡型等四种类型,早、晚过渡时间四季各有不同,日最低、最高温度出现时间四季则相差不大;冬季夜间比湿随高度升高而增大,整个80m近地层表现为逆湿状态,其他季节逆湿一般出现在0.5—1m、1~2m、32—47m、63—80m等4个层次上,各逆湿层出现的时间各季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0.
沪宁高速公路路面温度变化特征及统计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2006年7月-2007年6月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梅村和仙人山站附近的逐分钟路面温度、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气象资料, 分析了梅村和仙人山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状况下路面温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路面温度和气温具有明显的日变化;日出至日落时段,路面温度与气温有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梅村和仙人山最高和最低路面温度统计模型, 得出最低路面温度模型模拟结果与实况的变化趋势接近,误差绝对值不超过2℃, 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而最高路面温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结果偏差较大,实际应用中需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