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9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652篇
测绘学   248篇
大气科学   187篇
地球物理   1243篇
地质学   1321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7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26年   3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原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三原井水位在泾阳4.8级地震前的变化特征,重点是泾阳地震前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变化,即固体潮加卸载响应率与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对水位观测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震前加卸载响应率及响应比有“平稳-升高-恢复”的特征,说明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有可能捕捉5级左右近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2.
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对华南地区12例中强以上地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8例在震前响应比值有明显的高值(Y≥2.0)异常显示,通过对响应比值随时间变化特征的分析发现,响应比对5级左右地震有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效果,因此响应比理论可作为本区地震预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3.
1993年中甸M5.8地震前后区域尾波衰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2,25(3):214-219
以Aki,K和Chouet^[1]提出的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为基础,利用1993年7月17日中甸MS5.8地震的前震和余震资料,研究了该次地震前后的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主震前后区域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QC^-1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震前,区域平均β值为0.0122s^-1,相应的QC值为111;主震后,区域平均β值为0.023s^-1,相应的QC值为60。主震前后的QC值变化为1.85倍,表明在以主震为中心,半径约50km的小范围内主震前后的介质背景发生了明显变化。用释放的地震应变能ε(t)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表明主震前高QC值地区与高应变能释放地区是相一致的。中甸地震序列的尾波振幅衰减β和QC值显示了具有前兆意义地空变化的过程,并以力学观点分析解释了产生这种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54.
无损介质中的线性波动方程在时间上是可逆的,换言之,对于每个解p(x,t)都存在一个关于时间对称的真实解p(x,-t)。分析表明,时间反转同样适合于无损非线性波动方程。然而当存在损耗时,这两种情形都不再遵守时间反转不变性。考虑到非线性的传播损耗不容忽视;同时它们是避免出现多值波形的必要条件。对非线性波动方程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对于无损耗非线性声波,对波列单元上的反转信号的放大仍然会导致时间反转不变性的损失。本文用数字模拟技术描述了在一种能量吸收性的流体介质中,非线性对有效聚焦的性能的影响,此时时间反转系统只就一个目标进行聚焦。我们同时考虑了反向传播脉冲的振幅与到达时间这两个因素。数值模拟结果证实,波列上(伴随能量吸收的)产生的谐波与振幅放大对时间反转系统形成高强度重建声场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56.
饱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及非线性黏弹性响应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TS伺服压机上对不同饱和状态的砂岩、大理岩标本进行了垂直层理和平行层理两个方向的正弦波加载试验,研究了饱和岩石的各向异性及非线性黏弹性行为. 在最大载荷低于岩石的屈服点时,获得的衰减、杨氏模量、泊松比、波速都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同时它们还具有较明显的应变振幅效应和频率效应. 随着应变振幅的增大,衰减近似呈线性增长,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近似呈线性下降. 在0.005-4Hz频段内除衰减不明显依赖频率以外,杨氏模量、泊松比、波速对频率的依赖性都较强; 当频段扩大到15Hz时,这4个参数都表现出较强的频率效应. 饱和岩石的衰减、杨氏模量、泊松比、波速均随饱和液体的黏滞系数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7.
大型维歇特地震仪自德国引进南京地震台已近70年。本文简要叙述了该仪器的性能;并以南京地震台的大型维歇特地震仪的记录为例,介绍了该仪器在300-2000km范围内的记录特征,回顾了该仪器在地震速报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8.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9.
宽肢T形柱的滞回特性及耗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4根钢筋混凝土宽肢T形柱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尺寸和轴压比的宽肢T形柱沿工程轴方向受力时的强度、刚度及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宽肢T形柱在水平力正反两方向上加载时的不同特性,为宽肢T形柱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空间钢框架结构的简化柱梁模型及其弹塑性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钢结构本身构件众多,又要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影响。使得计算非常复杂,这样就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简化,多质点系剪切模型在多层平面框架的抗震分析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模型不能考虑钢框架结构梁柱的强度比和刚度比,节点域变形,柱附加轴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和梁间塑性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要文介绍的简化柱梁模型考虑以上因素,对高层平面钢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有效的简化,并进行了钢框架的二阶弹塑性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