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0篇
  免费   2129篇
  国内免费   2255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9651篇
海洋学   195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08篇
自然地理   660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450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463篇
  2012年   533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471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445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441篇
  2004年   458篇
  2003年   413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42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991.
在滇西单拉铜矿区发现了4层硅质岩,该硅质岩具有低的TiO2,Al2O3与高的成矿元素(Cu,Au,Ag)含量特征.硅质岩稀土元素总量很低,其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 式为向右倾的曲线,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弱的正Ce异常,与矿区早期形成的块状硫 化物矿石、矿石矿物及脉石矿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而与 成矿中晚期形成的夕卡岩型矿石及破碎带充填交代型矿石明显不同.硅质岩的硅同位 素组成与热水沉积的硅华及硅质岩一致,它的铅同位素组成与块状硫化物矿石一致, 它的 Rb-Sr等时线年龄为 272 Ma± 6 Ma,与赋矿地层时代一致.研究表明羊拉矿区硅 质岩为典型的热水沉积硅质岩,且与矿区块状硫化物矿体关系密切,这为该矿床块状 硫化物矿体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2.
320矿区当冲组"硅化带"的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320矿区当冲组“硅化带”的形态、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应用构造地球化学原理,阐述了“硅化带”及其铀化矿的形成的过程。并表现出岩控、层控、构控、时控及“沉积-构造热液再造”等特点。当冲组富铀岩层不仅成为矿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是矿床产生的直接围岩。  相似文献   
993.
宁芜向山式硫铁矿地质及矿床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芜具有高地热场的火山断陷盆地 ,形成于晚侏罗世 ,消亡于晚白垩世。该盆地火山活动形成的龙王山、大王山、姑山和娘娘山 4个喷发旋回 ,堆积了厚约 2 5 0 0m的陆相中基性酸性碱性火山岩系 ,在晚侏罗世沉积了硬石膏、硫铁矿层。硫铁矿在沉积特征上具有热水沉积的由稀粗转为细密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及喷发角砾岩和硅质岩特征。电子探针所测之黄铁矿中铁的平均含量 4 5 .85 % ,硫的平均含量 5 3 .5 9% ,具有富S特征 ;稀土元素总量平均 2 .2 0× 10 -6 ~ 17.3 9× 10 -6 ,平均为 7.2 9× 10 -6 ,具有明显的负铈异常 (δCe:0 .4 9~ 0 .93 )。硫同位素组成δ34 S常见值为 10‰~ 2 3‰ ,以富重硫为特征。通过对硅质岩、硬石膏岩等常量与微量、稀土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来看 ,均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点 ,热水沉积在向山式高品位优质硫铁矿矿床形成过程中 ,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4.
<正> 关于浊流沉积垂向上的结构构造特征的鲍玛序列(1962)已大多数学者所接受,认为这是鉴别经典浊积岩的标准层序。随着人们对深水异地沉积的另一重要领域——深水牵引流沉积的深入研究,鲍玛序列的多解性显得越来越明显。目前,对鲍玛序列各阶段存在的不同成因解释如表1所示。鲍玛序列各段部存在不同的成因解释,沉积物重力流及深水牵引流理论的发展要求重新审视鲍玛序列所代表的真正含义。等深流、内波流及内潮汐流等深水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引发的牵引流对早期重力流沉积进行改造,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重力流—深水牵引流沉积组合,该组合类似于鲍玛序列的沉积特征,因而在实际解释中极可能将其归为具鲍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地面调查及钻井地质资料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干柴沟地区第三系湖盆边缘斜坡带沉积体系构成进行分析研究,该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组成。对其成因地层格架及湖盆充填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96.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体系组合,构造地层分析和岩浆热流体标志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柴达木第三纪转换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笔者认为:柴达木第三纪盆地是以扩展裂陷为主的单型盆地,可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沉积,近岸水下重力流-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三种湖盆充填形式。依据古构造运动界面和相应整合界面,将第三纪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台裂陷,伸展扩张裂陷和转换坳陷三个发展过程。柴达木第三纪转换争盆地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作用,同时喜马拉雅运动等运程应力作用对盆地的演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国沉积学50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沉积学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解释。中国沉积学经历了50年代的奠基阶段、50年代未和60年代初的总结提高阶段、70年代科学的沉积学发展阶段和80年代之后的走向国际和走向全球阶段。中国的沉积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沉积学界所面临的任务和没有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998.
在详细研究组成内陆叠合型盆地的各个单型盆地的沉积体系三维构成的基础上 ,采用动态成因地层和层序地层分析方法 ,恢复了叠合型内陆盆地的成因地层格架 ,并根据各类等时地层界面的构型 ,将盆地地层序列划分为 7个沉积幕、3个构造沉积幕。进而分析了内陆盆地在同生裂陷和衰减坳陷等不同阶段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999.
论述了晚第三纪塔里木盆地至藏、滇一带古构造和古地理气候背景及地层沉积特征。重点讨论了古气候对煤和盐类矿产沉积作用的影响,提出了今后找矿工作的动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试论华北板块寒武纪地层的穿时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板块寒武系馒头组和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分别以紫红色泥质白云岩及页岩、鲕粒灰岩和竹叶状灰岩为特征,依次形成于Xi湖--塞卜哈、鲕滩和滩外斜坡环境。若按传统的时代划分,必然得出互相矛盾的古地理解释。按Walther相律,应有大量的柴红色泥质白云岩和页岩,鲕粒灰岩与竹叶状灰岩是同时形成的,无论泥质白云岩和页岩,鲕粒灰岩还是竹叶状灰岩都是随着海侵、相迁移而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依次形成,并且它们都是穿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