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6篇
  免费   778篇
  国内免费   234篇
测绘学   685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2404篇
地质学   722篇
海洋学   220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6篇
  196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海省形变及地温前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青海省地倾斜、地应力、深井地温3种前兆手段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异常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强地震远场前兆的一些初步特征,并与近场前兆异常特征做了比较,这对该省今后强震短期预报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2.
黄翡  孙湘君 《中国科学D辑》2002,32(11):914-920
根据对南海ODP1144站下段孢粉分析, 将其自下而上分为两个孢粉组合带和11个组合亚带. 根据松粉、蕨类孢子及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的相互消长关系, 将PB带进一步划分为11个孢粉组合亚带(PB21~11), 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分期相一致(对应MISs 21~11期). 间冰期孢粉组合以松粉和蕨类孢子含量增加、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低为特征; 冰期则相反. 间冰期孢粉组合面貌反映其气候与现代相似. 各冰期出露的大陆架上生长了以禾本科、莎草科及蒿属为主的草本植物. 组合亚带PB12(对应MIS12期)中Artemisia花粉含量的增加及高的松粉沉积率值表明此次冰期气候相对干冷, 冬季风较强.  相似文献   
63.
最近对跨越南加州圣安德烈斯断层系的大地测量点位的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揭示出震间形变沿12条剪切应变率较高的近乎平行的狭窄带发生。这些高剪切应变带与活动地质断层段对应很好,与微震活动集中带局部对应。从圣安德烈斯断层大弯处向北和向南都观测到了较高的剪切应变率(0.3~0.95微应变/a),而大弯处本身则表现出分散且量级低的剪切应变率。扩散性形变分散且量级较低(<0.2微应变/a),压缩性形变在文图拉和洛杉矶盆地最高。由于以前在该地区从未作过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假设,因此,我们的分析可以证明大地测量可单独用来探测活动断层段。  相似文献   
64.
本文详细介绍了金州地震台短水准测量记录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5.
根据形变数字化数据和前兆特征。主要对EIS000中提供的数据处理及异常判定方法进行了使用分析。针对固体潮成分和非固体潮成分。提出了在日常分析和会商中较为适用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6.
多种驱动力作用下东亚大陆形变及应力场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印度板块持续地向北推进、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剥蚀作用视为形成现今东亚大陆形变和应力场格局的主驱动力。在一梯形区域内,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东亚大陆在不同的边界条件、不同的剥蚀率系数及不同的岩石力学参数条件下的形变及应力场格局。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CGPS)以及利用地震观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的结果与上述的观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其西部地区比东部吻合得更好。说明控制东亚大陆西部形变和应力场基本格局的主驱动力,来源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对东部地区还应当考虑其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下伏地幔小尺度对流对增厚大陆岩石层的搬离作用以及风化剥蚀对应力场的演化过程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非震形变的位错模型,用混合全局反演方法,拟合了中国台湾南部1990-1995年间的GPS观测资料.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观测,构筑了包括6个刚性块体和19个断层的简单模型.反演结果表明,菲律宾海板块以(69±2)mm/a,方向为317°±2°的速度与欧亚板块会聚,其中约一半的会聚率在台东纵谷消耗掉,另外部分则平均分配在其西边的块体交界处.菲律宾海板块和中央山脉地质区均向西北方向挤压,过了中央山脉后,块体运动呈扇形分布,与应力方向一致.西部麓山地质区与滨海平原地质区交界处的断层均以逆冲分量为主,由南向北倾角逐渐变小,断层宽度一般为10km左右,均表现为强锁定,历史上的大地震多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68.
岩石圈流变机制的确定及影响岩石圈流变强度的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讨论了确定岩石圈流变强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Byerlee定律,给出了在Anderson断层系统下三种断层的摩擦滑动强度公式,利用小标本实验结果外推,用大标本实验结果作约束,得到岩石圈几种典型岩石的脆性破裂规律,利用上述结果和传统的方法,分别得到了鄂尔多斯和山西裂谷两个典型地区的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往的计算对岩石圈流变强度的估计过高,对脆性形变区估计不足,流变机制估计不对;岩石圈有力学分层的特性,但各地分层的深度范围不同,使得成层和力学作用变得复杂,讨论了水、应变率以及多相矿物对流变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科学的进步使地形变监测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市场经济的繁荣催生出形变监测行业独有的管理之道。形变监测行业是个介于科研、IT及服务行业三者之间的特殊行业,因此,它的发展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70.
新疆且末县拟在吐拉乡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上修建水库。水库近场区内沿阿尔金活动断裂存在一条古地震破裂形变带。为了对水库进行安全性评价 ,采用地貌风化剥蚀法确定了古地震形变带的形成年代。该次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大约距今 4 0 0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