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1.
冬季北半球10hPa爆发性增温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玉佩  李维京 《高原气象》1991,10(2):202-208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臭氧总量与平流层环流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光  吴统文 《高原气象》1991,10(3):277-286
  相似文献   
13.
冬季乌拉尔Ω型阻塞的动力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采用Arakawa的σ-p混合坐标,将李维亮等人发展的一个二维全球原始方程模式由对流层扩展到平流层中层(10 hPa)。垂直分层采用等lnp方案。发展后的模式不仅在计算上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平均温度场、平均纬向风场和平均经向风场及其季节性变化。同时,在模式对流层之上加上平流层后改善了对流层上层环流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南亚高压异常与平流层环流的春季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综合指数对夏季南亚高压作了强、弱划分,着重研究了相应前期的平流层30、50百帕月平均环流特点,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及其南侧热带东风带)异常强(弱)年春季,高纬平流层环流存在明显差异。如:阿留申高压进入极地早(迟),早春高纬纬向风异常弱(强),4月纬向2波振幅异常弱(强)等,实际上说明平流层中、下部环流春季转变早(迟)与夏季南亚高压强(弱)基本对应。文中还简要讨论了变化的可能过程。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84~1992年的SAGEⅡ观测资料,对平流层臭氧(O3)进行了反演,分析了我国三个纬度区域(20°~50°N)的平流层O3分布和变化特征,得到了可作为参考模式的多年平均的平流层O3总量季节变化曲线和4个月份的垂直分布廓线。  相似文献   
17.
平流层下部气温年际异常的旋转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旋转主成分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下部月平均气温距平,得到的4个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分别表示中纬、低纬的纬向对称异常、太平洋北部暖中心和极区冷中心的异常。还指出中纬异常的时间演变最单调,整个冬季有持续性,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准两年振荡周期(QBD)。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台瑞利散射激光雷达,它能够探测22~60 km范围内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比较了两种反演温度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激光雷达分别与UARS/HALOE卫星和无线电探空仪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均表现了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模拟分析了平流层低层气溶胶对计算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百万吨级大气核爆炸对臭氧天然浓度局地短期变化的影响,其中考虑到了核爆炸火球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核爆炸蘑菇云中的光化学反应以及在其上升过程中和稳定之后的漫射扩散等对大气中臭氧生成的影响。本文对北半球平流层臭氧含量在核爆炸尘埃和氮氧化物注入情况下的变化进行了估算,其中考虑到了爆炸尘埃对平流层大气的加热因素和大气天然的自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庆花 《气象》1992,18(11):56-56
用气球探测到的高空风记录,最大风速层一般多出现在对流层(12km左右),但我在审核大陈站1987年2月份高空风记录时,多次发现该站该月最大风速层出现在平流层下部(27—30km),这一特殊情况引起了注意。于是普查了该站1958—1987年的历史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