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2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68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13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63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81.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是否可由尾波测得特定场地的S波响应。我们使用了南加州4个TERRA地学透镜台观测到的1992年半德期和大熊地震的余震的记录。由于TERRA地学透仪的大动态范围,所记录的S波具有宽频带响应,而尾波的持续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82.
杨明芝 《地震学报》1992,14(1):62-7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方震尾波测定地壳介质相关长度和 Q 值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全面考虑了震源谱、介质散射特性和仪器响应诸因素对尾波优势频率的影响,得到公式t*=2/[1/f(1+12f2+1/f(1+22f2-1/f+1/2 d/df In I(f)] 其中t*=t/Q,f 为尾波优势频率,1,2分别为由介质相关长度和震源拐角频率确定的参数,I(f)为仪器响应.当给定震源参数(2)时,可通过对已测尾波 f-t 曲线反演计算求解相关长度和Q 值,应用这一方法,我们处理了灵武地区1982至1989年期间40余次地震的尾波资料.测定了相关长度和 Q 值,并对中强地震前后介质相关长度的时间变化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震前介质相关长度表现出减小的迹象.   相似文献   
83.
唐山余震的尾波 Q 值研究r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勇  郑斯华 《地震学报》1992,14(3):309-315
利用唐山余震的数字化地震记录研究了唐山余震区的区域衰减特性,利用 Aki(1969)的单次散射理论,分析了滦县地区的尾波 Q 值及其随频率的变化.对于尾波的起始点,我们分别取1.5倍和2倍的 S 波到时进行了计算.两种取法都有强烈的 Q 值随频率的变化.在 Q=Q0(f/f0)的假定下,第一种情况 Q0分布在16-49之间,均值为28;值分布在1.04-1.51之间,均值为1.22.第二种情况 Q0在15——59之间,均值为34;值分布在0.96-1.43之间,均值为1.16.把第二种情况的关系绘入 Sato(1994)的 S 波和 S 尾波的 Q 值与频率的关系曲线中去,符合较好.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在不同地区的结果,发现数据的离散不仅与所研究的地区有关,而且不同的尾波持续时间对结果亦有很大影响.我们发现低 Q0值对应于高值和较短的震中距,高 Q0值对应于低值和较长的震中距.这是 Q 值的深度依赖关系和频率依赖关系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84.
85.
86.
本文详细论述了交叉轨迹(Across-track)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地形测图的原理,导出了使用干净合成孔径雷达测定目标点三维坐标的基本公式,分析了目标点高程精度,给出了目标点绝对相位解算方法及干涉影象数字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87.
本文概述了中性大气层对VLBI时延观测值的影响,给出了计算这一影响的基本方法和各种映射函数模型并综合比较了它们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介绍了这些模型在VLBI大地测量数据处理软件XPVS中的实现。通过对实际观测数据处理所获各种模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表明在与目前国标上标准VLBI解一致的条件下,最佳映射函数模型为CfA2.2干气/Chao湿汽模型;Ifad和MTT大气模型的精度高于目前使用的CfA2.2/  相似文献   
88.
89.
90.
解清华  朱建军  汪长城  付海强  张兵 《测绘学报》1957,49(10):1303-1310
针对经典的PolInSAR森林高度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在单基线条件容易受到地体幅度比假设以及地形坡度影响的问题,从测量平差角度提出了基于S-RVoG模型的PolInSAR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森林高度反演算法。该算法不再需要假设某一个极化通道地体幅度比为零,且采用考虑地形坡度影响的S-RVoG模型作为平差模型。为了验证算法,本文采用欧空局BioSAR2008项目提供的3景P波段极化干涉SAR数据进行两组单基线森林高度反演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基线条件下,基于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反演结果优于三阶段几何反演算法,而基于S-RVoG模型的非线性复数最小二乘算法进一步提高反演精度,对于坡度较大区域(坡度>10°),精度平均提高了18.4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