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18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过去10年,大地震频繁发生。自2004年12月以来,共发生8.0级以上地震18次以上,是1900~2004年的两倍之多。过去,研究人员对于破裂如何转变成大地震,以及破裂与周边地区的相互作用知之甚少。现在,使用长序列地震数据可以分析未来的地震风险,在地震如何影响其他区域地震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2.
为对比分析5·12汶川地震和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加速度反应谱和结构地震反应特征,挑选132条汶川地震和404条东日本大地震中Ⅱ类场地上的水平向加速度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这两次大地震的标准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拟合谱曲线。将所得拟合谱作为需求谱,分别对6层框架结构和20层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比较在上述两次大地震下不同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东日本大地震记录比汶川地震记录具有较明显的长周期地震动特征;两次地震记录的区别在高层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东日本大地震记录对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的地震反应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3.
东京都的地震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14万重大人员损失的关东大地震距今已有80年了。每年在关东大地震发生的9月1日举行大规模的防灾训练也已成为惯例。东京都在市区和多摩地区轮流(每年一交换)设置主训练场,2003年设在今野市,共有28500人参加了训练。当然,各区市町村的自主防灾组织也会在各自的社区举办消防训练。1995年阪神大震灾最宝贵的经验就是灾民自己行动起来相互救助,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  相似文献   
74.
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对距震中约400 km的重庆北温泉7个泉点进行采样监测,发现其水温、水量及水化学特征均发生了较大变化:(1)所有泉点震后水温都下降了1℃左右;(2)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泉点相继断流,而下游海拔较低的BWQ-1泉点水量则增加了15 L/s,BWQ-6泉点水量也有所增加;(3)海拔较低泉点泉水中K+、Na+、Ca2+浓度减少,Mg2+浓度增大,且K+、Na+、Ca2+浓度呈正相关;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SO42-、F-浓度增大后逐渐减少。引起北温泉水物理化学变化的主因是:由于汶川强烈地震,导致北温泉区上覆盖层裂隙与下伏温泉含水层裂隙贯通,地表或上覆盖层低温水汇入含水层所致。  相似文献   
75.
龙门山中央断裂北川-邓家一带古地震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门山断裂带是否存在类似汶川5.12大地震的地质记录,是地震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处于中央断裂带中段和北段分界地区的北川-邓家一带,古地震研究对认识整个龙门山断裂带的大地震复发特征有重要意义。沿北川-邓家地震地表破裂带,可能有过早期活动,并兼顾是否有较多细粒第四纪沉积物,以便能较清晰地分析、判断古地震事件以及采集测年样品,所以我们在沙坝1组、和尚坪和邓家海光6组等3个地点开挖了4个探槽,并进行了断错地貌的实测,发现了该地区明显的古地震遗迹,以及该地区特殊的正断层地表破裂样式。通过探槽和实测地貌情况与前人在龙门山中央和前山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地震事件(包括5.12地震事件在内),与龙门山中央和前山断裂大部分地点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相吻合。而通过对该地区地貌侵蚀特征与地震陡坎的高度变化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之前的地震事件与5.12地震的大小相近。  相似文献   
76.
赵剑畏 《江苏地质》2009,33(1):108-110
0引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震级高达8级的大地震。对于这次地震,笔者从地质学领域来思考,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7.
《国土资源》2013,(5):10-13
从雅安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各种媒体上有关地震成因的推测、分析、判断甚至争议就非常热烈。4月22日下午,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雅安地震院士专家研讨会,从地质学的角度也对雅安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希望他们的思索能够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地震2小时后地质科学家到达震中判断为逆冲断裂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专家应该是最先进入震区的  相似文献   
78.
4月23日,余旖刊登文章说,因为有了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工具,我们能够更便捷地找到防灾避险的知识。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微博和媒体上的知识"打架"现象很多。比如,早晨刚见到一个关于"地震活命三角区"的长微博,下午就看到科普网站对此进行"辟谣",称这一救生法不可信,因为地震时房顶可能从四面八方砸下来,根本无法预料  相似文献   
79.
2004年以来发生的5次Mw≥8.5地震使目前的地震危险性看似高于长期平均水平,也引发了一场有关我们是否身处群发性地震危险境地的争论.作者利用3种统计检验来确定1900年以来M≥7的地震记录是否拒绝添加了局部余震序列的恒速情况下独立随机事件的零假设.结果表明,这些数据不能拒绝零假设.由此,全球大地震的时间分布可在添加了局部余震的情况下通过一个随机过程得到很好的描绘,表面上的丛集现象只是缘于随机变化.所以说,未来地震的风险并没有增大(持续中的余震序列除外),地震风险评估应该尽可能地利用最长时间的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80.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地震之一,而且,因为它袭击的地区属于世界上监测最为密集的地方,所以这次自然灾害为科学家提供了罕见的9级地震的珍贵资料.最近,科学家利用这些数据首次研究了如此规模的强震中地表下的岩石和场地土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