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99篇
  免费   9726篇
  国内免费   6115篇
测绘学   1251篇
大气科学   5659篇
地球物理   31116篇
地质学   12901篇
海洋学   3318篇
天文学   333篇
综合类   1961篇
自然地理   1101篇
  2024年   272篇
  2023年   1183篇
  2022年   1507篇
  2021年   1643篇
  2020年   1252篇
  2019年   1519篇
  2018年   1080篇
  2017年   1044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1340篇
  2014年   2243篇
  2013年   1925篇
  2012年   2311篇
  2011年   2205篇
  2010年   2209篇
  2009年   2410篇
  2008年   2336篇
  2007年   2030篇
  2006年   1998篇
  2005年   1869篇
  2004年   1844篇
  2003年   1846篇
  2002年   1862篇
  2001年   1718篇
  2000年   1564篇
  1999年   1463篇
  1998年   1468篇
  1997年   1536篇
  1996年   1566篇
  1995年   1571篇
  1994年   1408篇
  1993年   1361篇
  1992年   1379篇
  1991年   1170篇
  1990年   1062篇
  1989年   752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44篇
  1980年   44篇
  1979年   45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20篇
  1974年   20篇
  1954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992.
993.
994.
2003年3月30日在沈阳市郊满堂乡发生了ML4.3级地震,本文讨论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并对震区的地震地质条件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5.
从主机系统安全、服务软件配置、网络系统安全、木马和病毒防范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基于NT技术的前兆网络安全防范问题,给出了加强前兆网络安全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蔡作馨  程庆斌  杨鼎鸿  邓宁 《地震》2003,23(1):109-114
以探索水位与水化学单井综合观测新方法为目的,建立了改性动水位概念,即恒定小流量状态下的井孔动水位。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改性动水位与同一井孔对应的静水位之间相差一恒定水位落差。根据这一结果,可将观测得到的改性动水位值订正成相对应的静水位值。由此建立了以改性动水位和传统水化学为观测对象的“恒流式”单井综合观测方法,从而实现了静水位与传统水化学的单井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997.
慢地震慢前兆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岩石高温高压破裂实验与有机玻璃破裂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地震波形记录(观测资料)与试样破裂波形(实验资料)对比、地震前后定点应变与主破裂前后应变形态变化的对比,认为慢地震是临界或亚临界破裂或预先滑动所致,是低频应变波动。它是材料屈服、弱化或塑性变化的必然结果。而慢前兆则是临近大地震(大破裂)前出现的诸如形变、低频地震波(破裂弹性波)等的短期及临震前兆现象,它比较可靠。但由于许多岩石主破裂前并无明显的临界破裂或预滑动现象,也并非所有岩石都一定出现明显屈服,所以也并非每个地震前都有慢地震,因此,也就不一定都出现低频波动。从而,也并不一定都出现相同的短期、临震前兆现象。  相似文献   
998.
在系统收集和分析中国大陆的活动构造、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场资料的基础上,初步圈定出769个构造物理潜在震源,并对其中477个位于主要强震区、带内的潜在震源进行了空间几何定量描述和基本震源参数的系统分析,在GIS平台上开发了分析系统,逐一计算了每一潜在震源的十年发震概率,圈定了1999~2008年的强震危险区,根据发震概率的大小对危险区的危险性进行分类。近几年发生的强震与预测结果的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用构造物理模型确定的十年地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9.
Blade算法的产生是根据地震点的分布寻找地震断层,其优势在于能从较稀疏的点分布中找出线型条带模式,但不足的是完全不考虑地震的震级屑性。针对Blade算法的几个不足之处逐步改进,提出了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算法主要的改进体现在:①引入以震级为变量的权重函数,体现了高震级地震的控制作用,通过模拟与实例比较了三种权重函数的效果;②改进原方法中所挑出的Blade中心必须有地震点,引入四指标评价体系代替原方法的二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还根据指标值将挑选出的线型条带修正到更淮确的位置。将原算法与改进算法应用于华北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数据集以按寻地震带,结果表明,震级加权四指标Blade算法较Blade算法有显改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青藏块体边界断层异常活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3,23(2):121-126
系统分析了青藏块体边界断层的形变资料,研究了断层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孕震影响范围达到青藏块体的周边地区;发震断层所在的构造带震前断层活动最为剧烈;加强对构造块体断层整体活动的宏观动态比较和分析,有助于判定未来强震发生的危险地段;震后应力将转移并集中到西秦岭构造带及其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