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LNG接收站取水流道内水流形态复杂,泥沙淤积问题往往难以避免,特别是在含沙量较高水域,流道内泥沙淤积可能威胁接收站的正常运营。为实现LNG取水泵站不停机条件下清淤,开展取水泵站射流冲刷物理模型试验,模拟了射流冲沙装置开启后吸水间射流水流特征及冲刷效果,探究了射流冲刷设置的喷嘴与翼墙夹角、射流流量、冲刷时间等因素影响下流道内减淤清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吸水间射流冲沙装置连续作用12 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一次大风浪过后,装置连续作用0.5 h基本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清淤效果。清淤效果视射流流量、喷嘴与翼墙夹角以及冲刷时间不同而有差别。结合取水泵站泥沙淤积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取水泵站淤积区主要发生在前池、过滤池末端、吸水间和消防泵附近,建议在这些区域安装射流冲沙装置,实现不停机状态下的减淤清淤,提高取水安全保证率,从而提高运营效益。  相似文献   
572.
拱坝-地基三维地震响应分析中大多只分析入射地震波在拱坝-地基系统坐标系方向输入时的地震响应,而事实上,垂直入射的剪切波其振动方向是不确定的,地震波动的合理输入对拱坝-地基系统的地震响应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拱坝-地基系统在双向地震波输入时不同振动方向对拱坝-地基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双向地震波输入情形时,拱坝位移及应力响应最大值均不是发生在传统方法的横河向或者顺河向,而是与输入地震波相关,所以在研究拱坝-地基三维地震响应时有必要考虑入射地震波振动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3.
阎凤翔  白晓红  董晓强 《岩土力学》2020,41(12):3939-3946
为了研究格栅?建筑渣土的界面摩阻特性,进行了4种不同级配的建筑渣土与3种格栅(两种双向格栅和一种三向格栅)的界面直剪摩阻试验。试验表明,格栅?建筑渣土界面摩阻应力和单位剪位移关系均可用双曲线模型表示;界面摩阻强度与垂直压力呈线性关系;格栅类型、填料级配等决定筋?土界面摩阻特性,其中格栅的拉伸模量影响最为明显;格栅的拉伸模量越大,筋?土界面似摩阻系数越大,界面似黏聚强度越大。似摩阻系数不受渣土级配影响,由格栅类型决定。似黏聚强度既受到渣土级配影响又与格栅特征有关,在本研究的4种级配渣土条件下,对于三向格栅?渣土界面,中、细砾为主的级配渣土的似黏聚强度最大,而对于双向格栅?渣土界面,粗砾为主的级配渣土的似黏聚强度最大。剪切前后渣土颗粒级配变化不明显,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574.
针对时序数据中的破年变异常,基于S变换时频方法构建信息提取流程,在提取常规短周期破年变信号(ONA)的同时分析背景年变信号(ANA)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向非对称阈值策略,结合R值评分及Molchan图表法构建预测指标确定和效能定量评估方法。新疆库尔勒水平摆倾斜北南测项的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测项的ANA信息对台站周边250 km内6级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ONA信息对200 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效果相对更优。  相似文献   
575.
铅芯叠层橡胶支座恢复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Wen和Park模型的基础上,对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单向和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更为准确的模拟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单向和双向耦合的滞回性能。并由计算分析可以看出,考虑双向耦合作用与未考虑双向耦合作用的恢复力滞回曲线有较大差别,因而支座应采用双向耦合恢复力模型以考虑支座的双向耦合作用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6.
利用空间高精度时频系统提供的超高精度时间频率信号,可以开展一系列空地时频传递和基础物理实验,支撑相对论及相关理论的高精度检验。针对空间激光链路时频传递算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及仿真分析。首先,从星地激光双向时间比对理论公式出发,对比分析了X型星地双向时间比对与Lambda型星地双向时间比对的优缺点。其次,针对空间站轨道高度讨论了相对论效应对坐标时与原时转换的影响。最后,讨论了空地时频比对数据不连续性对空间站高精度原子钟稳定性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激光测距方式的Lambda型双向时间比对可以抵消一阶多普勒对上下行距离项差异的影响,且Sagnac项影响的增大可忽略;(2)星地时间比对中坐标时和原时转换的相对论项对空间站位置的速度精度提出了高要求,为实现1×10-18量级的频率偏差比对精度,空间站地心距精度要求为1 dm,速度精度要求为0.1mm/s;(3)受空间站对地可见性影响,仅利用国内测站无法通过星地链路进行中短期原子钟稳定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577.
随着位置服务(LBS)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的行人步频检测方法对行人航迹推算(PDR)有重要影响.针对传统步频检测方法在行人多种运动模式下计步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CNN-BiLSTM-SA运动模式识别的自适应步频检测方法.首先根据行人行走特点划分运动模式,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行人不同运动模式的局部特征,利用自注意力机制(SA)对提取的运动特征进行权重分配;再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挖掘行人运动特征的前后时序关系进行分类识别;然后根据分类结果提出自适应最小峰距和自适应动态阈值两个特征约束的峰值检测算法对步频进行检测,并在步行中动态调整阈值大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在8种组合运动模式下步频检测平均误差率为1.31%,与传统峰值检测相比误差率降低5.97%,同时也优于固定阈值法.  相似文献   
578.
雷诺数对圆形渐缩喷嘴湍流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诚  徐敏义  米建春 《海洋学报》2010,32(9):6331-6338
The present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s by experiment the influence of Reynolds number (Re) on a turbulent jet issuing from a smoothly-contracting round nozzl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seven Reynolds numbers varying from Re = 4,050 to Re = 20,100 using single hot-wire anemometry and over an axial distance of 30 nozzle exit diameters. Although all the exit velocity profiles are of "top-hat" shape, these measurements reveal significant dependence on Re of the exit and downstream flows. The effect of Re on both the mean and turbulent fields is substantial for Re < 10,000 and becomes weak beyond Re = 10,000. The length of the jet’s potential core and the far-field rates of decay and spread all depend significantly on Re.  相似文献   
579.
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的气动噪声特性,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的射流数学模型,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火箭发动机超声速燃气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然后利用 FW-H 面积分得到了超声速燃气射流噪声的分布特性。 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捕捉超声速燃气射流的复杂波系流场结构,射流噪声辐射具有较明显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580.
水下高速流体射流冲沙是清淤作业的必要手段,如何有效提高射流造浆效率对河(航)道清淤和水库库容修复等工程具有重要价值。采用射流冲刷底泥起动输移试验与高速射流喷头流场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不同水力要素下射流对底床的冲刷效果,分析射流流速分布及衰减规律,探明高速射流底泥冲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射流造浆过程中存在最优冲沙距离,使得造浆速率及浑水体浓度增长速度最快;射流中线剖面上横断面射流时均速度分布、最大速度衰减规律具有相似性,不同射流流速下射流初步发展区的射流速度半宽增长率相同;射流冲刷效率与射流发展中的阻力损失和到达床面时的能量损失直接相关,确定合理的射流喷头布置高度有利于提高造浆效率。研究成果对射流造浆能力与速率的提升乃至清淤设备的升级改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