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633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906篇
地球物理   204篇
地质学   363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329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在排除了由非孤立耀斑所引起的,可能有激波相互作用的事件之后,本指出了耀斑X射线辐射一个特征量与相应的行星际激波渡越速度VT的关系。该关系是由Eselevich于1990年首次获得的,本工作还得到了发生于活动区之外的爆发日珥的尺度与相应的激波的渡越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短分米波段上的长周期脉动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1990年7月30日观测到的太阳射电大爆发中,在1420MHz和2000MHz两个波段邮长周期(数+秒)的脉冲现象,经数据处理分析,发现几个特点:(1)脉冲的宽带大于600MHz。(2)1420MHz上的脉动的周期较2000MHz上脉 周期大,相对强度也是前者较大。(3)脉冲的相对强度随脉冲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呈 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分析了1993年11月16日—12月4日期间用青海13.7米射电望远镜(22.235GH_2)观测的毫米波活动区及其爆发的观测特性,得到如下几点结论:1.毫米波活动区出现双极环结构是衰亡的征兆。2.毫米波上的渐升渐降型(GRE)爆发,与H_a耀斑和软X射线爆相关性强,其辐射为热迥旋辐射机制,其爆发源可能在色球高层。3.在GRE爆发上没有观测到毫秒快速精细结构,这与目前分米波的观测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1992年11月2日0233UT发生的太阳大爆发的射电特征,发现此爆发的峰值频谱是U型谱并伴有大的质子事件。爆发过程中,在9.4GHz频率上有快速脉动现象,脉动个数R(重复率)同相应平均流量S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叙述了由北京天文台的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偏振计在2545MHz和 2645MHz频率上同时观测到的一个与日面光学耀斑共生的47GB型射电大爆发,并对它的辐射强度的准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1.0-2.0GHz和2.6-3.8GHz)在1998年9月23日观测到伴生Ⅲ型爆发群和I型噪爆的分米波Ⅳ型爆发,着重讨论在Ⅳ型爆发衰减相产生的I型噪爆,这个噪爆由许多I型爆发组成,每个I型爆的寿命约为:100~300ms,总持续时间大于11min,噪爆辐射的圆偏振度大于Ⅳ型连续辐射爆发,平均偏振度约为64%。这个I型噪爆可能类似于高偏振的Ⅲ型噪爆,其辐射机制可能归因于基波等离子体辐射。  相似文献   
997.
分析了1993-10-020739.5-0745.0UT在2.840GHz-2.545GHz观测到的一次太阳射电爆发事件,证认了这次爆发的一部分是微波类II型爆发.计算结果表明,这次II型爆发是由速度为1.0×108m/s的相对论性电子束所引起的,产生电子束的源区背景温度为T~3×107K,射电爆发亮温度Tb~1012K,爆发源区的尺度L~3.4×102km.  相似文献   
998.
微波Ⅲ型爆发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本文统计分析了国家天文台5.2~7.6GHz频段高时间分辨率频谱仪23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1999.8~2002.1)观测到的87个Ⅲ型爆发,对这些事件的频率漂移、半功率持续时间、带宽和偏振及相关事件作了详细分析。认为这些Ⅲ型爆发可能是由非热电子束引起的谐波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而产生。  相似文献   
999.
利用云南天文台声光频谱仪在1991年3月记录到的太阳射电米波辐射事件、光学活动及相关事件作了分析,得到来自6538活动区太阳射电米波事件的一些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对太阳射电精细结构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详尽深入的调研 ,发现由于观测仪器技术指标 (时间、频率、频率覆盖、偏振、灵敏度等 )相对不高 ,有很多的精细结构 ,在时间上、在频率上并没有被完全分解开来 ,或是没有被检测到。对FFS的研究 ,还处于发现 -认识 -逐步深化的阶段。观测资料还很单薄。在微波高端 (厘米波段 ) ,精细结构的观测资料更是很少。另外 ,对FFS也只是有一个侧重频谱形态的分类。本文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的观测资料 ,几年来 ,对微波频段的射电快速精细结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有 :发现了弱偏振微波尖峰辐射中两个偏振分量之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反转现象 ;首次发现了微波 (短分米波段 )高偏振U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厘米波N型和M型爆发并给出解释 ;首次发现了高偏振微波斑点并给出解释 ;首次利用甚高频率分辨率频谱仪 ,通过对大样本的分米波尖峰辐射的统计 ,给出了更为可靠的、更小的相对带宽的下限 ;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观测资料 ,对运动Ⅳ型爆发及其伴生的精细结构作了探讨 ;对双向电子束的起源及其加速位置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