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66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我国处于地震多发带,政府面对突发性地震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决定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系数,因此建设地震灾害应急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从地震应急的角度出发,提出地震应急救灾模式,运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设计出基于政府GIS的地震灾害应急系统的总体框架。研究方法在雅安地震中得到应用,并开发了芦山地震救援系统。该系统汇集多部门数据,实现了影像对比、空间检索、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及时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各部门协调统一进行抗灾救助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92.
日本防灾减灾与地震应急工作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帅向华  杨桂岭  姜立新 《地震》2004,24(3):101-106
介绍了日本目前的防灾减灾、 地震灾害应急工作体系和地震应急技术。 文中以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兵库县防灾中心和东京都防灾中心为例, 介绍并论述了日本地震应急工作的现状, 为我国更好地开展防震减灾和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93.
印江“9.18”特大山体滑坡与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印江县1958~1996年逐日降雨资料中,分别就印江暴雨历史情况,1996年印江暴雨的气候特点、印江特殊的地形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粗浅分析,认为暴雨是造成印江“9.18”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直接动力和外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我国新闻媒体传播地震灾害信息 12 0年来的发展史 ,包括 :清朝末期 ( 1872~ 1910 )和民国时期 ( 1911~ 1948)新闻媒体在宣传地震灾害信息方面的情况 ,解放后新闻媒体在减灾方面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5.
缪升  刘本玉 《地震研究》2000,23(1):63-66
针对云南省最近几次地震破坏中采用的震害指数评定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震害等级评定作了较详细的定量分析,为震害等级的模糊评定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6.
叙述了 2 0世纪全球 10次灾难性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伤亡人数、建筑物遭破坏以及救灾的情况 ,记述了一些地震的前兆现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7.
以东京煤气公司为例,论述了高、中、低压煤气管网的地震实时防灾系统-感震自动隔断系统,地震警报系统、无线电远程监视与操作系统、远程煤气泄漏监测系统等。  相似文献   
998.
1 1999年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地震活动实况 1.1 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199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河北省及京津地区共发生地震677次,ML1.0~1.9级地震445次,ML2.0~2.9级地震197次,ML3.0~3.9级地震31次,ML4.0~4.9级地震4次,ML≥5.0级地震1次,最大地震为1999年3月11日ML5.6级地震,见图1.  相似文献   
999.
生命系统是人类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设施,地震中生命线系统的震害特征主要表现在破坏原因多、机理复杂、破坏形式多样、连锁性强、影响范围大、检测和修复期长、经济损失大等特点。生命线系统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震后应急急反应中的特殊地位,提高生命线系统的抗震及其快速检测和修复能力是减轻地震损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