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171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530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2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budget and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a polyculture system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jellyfish(Rhopilema esculenta) and shrimp(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ere studied in a cofferdam, 120.2 ha in size. The nutrients were supplied by spring tide inflow. In total, 139600 kg N yr-1 and 9730 kg P yr-1 input to the system; while 118900 kg N yr-1 and 2840 kg P yr-1 outflowed from the system concurrently, thus the outflow was 85.7%(N) and 29.2%(P) of inflow. The production of N and P was 889.5 kg yr-1 and 49.28 kg yr-1(sea cucumber) and 204 kg yr-1 and 18.03 kg yr-1(jellyfish and shrimp), respectively.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 and P by polycultured animals was 7.8‰ and 6.9‰, respectively, 21.9% and 38% higher than that of monocultured sea cucumb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yculture system was an efficient culture system of animals and a remediation system of coastal environment as well; it scavenged 14.3% and 70.8% of N and P, respectively. Such an ecological efficiency may be improved further by increasing either the stocking density or the size of sea cucumber or both.  相似文献   
82.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83.
叶舟 《西部资源》2014,(5):58-58
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通过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为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4.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治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治理和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各种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5.
基于可调式沉水植物网床技术,对江苏省苏州市贡湖金墅港断头浜河水进行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修复实验,监测了修复前、后的水质指标(NO3-—N、NO2-—N、PO43-—P、DO、NH4+—N、TN、TP和CODMn的含量及透明度),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沉水植物网床生态修复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网床修复后,沉水植物损失率为20%,4~5 d网床中的水盾草(Cabomba sp.)开始生根分蘖,且20~25 d后长满整个网床,3个月后河道中的沉水植物覆盖率达95%,其中优势种水盾草所占比例达70%,水体透明度由0.45 m提高到0.97 m,河水清澈见底。到2012年6月,水中NO3-—N、NO2-—N、PO43-—P、NH4+—N、TN、TP和CODMn的含量分别下降82.8%、74.1%、90.1%、92.6%、71.8%、95.6%和48.6%,DO含量提高了65.3%;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5.1下降到2.7,降低了47%,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6.
张进 《西部资源》2014,(5):54-54
<正>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所长、中国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振琪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现有资源开发是"先破坏、后治理",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大量耕地荒芜;忽视环境容量和环境成本的"有资源就开发"、经济可采未考虑环境因素,超越了环境容量;而单一追求产量的超强度开采,更加加大了环境的扰动。只重视矿产资源开  相似文献   
87.
<正>海岛是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是进行海洋科学试验和研究的重要区域,是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军事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与此同时,由于地理隔离、恶劣自然环境的作用和土壤的贫瘠以及淡水资源的缺乏等影响。海  相似文献   
88.
正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显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生态环境形势仍很严峻,城乡生态空间被挤压的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切实保护生态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如何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如何完善生态修复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彦随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89.
正繁华拥挤的上海,建设用地占比45%,几近规划设定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上海连续发布多个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质量,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日前,记者专程前往上海采访,不过这次吸引记者的并不是土地政策本身,而是上海系列土地新政背后,地质工作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的服务与支撑。  相似文献   
90.
《国土资源》2014,(6):18-19
正4月17日下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简称《公报》)发布十几分钟后,李尧迅速将内容转到公司网站和微信圈里。作为北京一家土壤污染修复企业的负责人,李尧看到了所处行业的前景。"数据公开,表明了政府治理土壤污染的决心。"作为土壤污染的"重灾区",耕地的土壤修复却是业界公认的难点。近期,国家启动了湖南省长株潭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综合治理试点,并提供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